如何建立有效的课堂秩序? 一、制定一般性规则 初中:没有养成较强的自我约束力能力,教师在建立课堂秩序时,一定要让他们从内心理解和接受这些秩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 例:1、进门需要先交作业; 2、下课时先把书本用具准备好; 3、上课时认真听讲、不分心; 4、小组讨论时要积极、高效; 5、平时注意卫生整洁要做到。 高中: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我约束力,能够理性对待课堂秩序。因此,建立课堂秩序时,可以直接告知教师的要求和学生应尽的责任,明确学习规则。学习任务重,可以不用布置太多。 例: 1、每位学生准备五个本子:课堂笔记本、读书摘抄本、知识归类本生活随笔本和平时作业本。学生要建立自己的个人学习档案,积累学习资料,以便日后更好地诊断。 2、学生必须按时完成作业,明确成绩获得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占40%权重,段考成绩占60%权重。 3、语文学科每周二、周四安排早读,并对早读内容进行讲解。 二、从程序到惯例 1.适时提醒:要在违反时再次强调课堂秩序要求。 2.重复强化:重复练习,强化课堂秩序,直到将遵守规则变成一种习惯。 3.亲自体验:让不遵守规则的学生,去观察、感受其他学生的行为。通过不断预演和强化,可以让遵守规则成为习惯。 三、明确的评价标准 有经验的教师会从一开始就为制定良好的秩序做准备。有的教师开学第课用一整节课的时间来明确学科学习规则及要求,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持久地履行这些约定。 四、过程性评价 1.带着问题上课。能提出有价值的新问题的,可得5分。 2.课前小测5分,只要认真读书即可回答。 3.讨论、同伴互评以及学案占20分。 4.演讲10分钟,做PPT,满分10分,并有细致的评分标准。 五、非常规学习规则 对于像物理化这样的学科,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既要学习完相关内容,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学自研时间,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始终保持精力高度集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46c404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