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第五季第三期观后感 今晚,《经典咏流传》第5季第2期播出,杨千嬅的《大林寺桃花》,邓小岚和马兰花合唱团孩子们的《春夜洛城闻笛》,刘迦的《凤凰台》,郁可唯的《爱莲说》,胡夏的《怀旧》,苏见信的《赤壁赋》,不管是诗词还是歌曲,亦或是背后的故事,每一个都像节目的主题一样,“美”得不容错过。 这一季《经典咏流传》的主题是“和诗以歌,大美中华”,从这一立意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形神兼备”的节目。把音乐和诗词相结合,用歌曲展现诗词之美,此为“形”;把故事、人和诗词结合,借此寻找华夏大地和中华儿女丰富多元的美,此为“神”。 诗词是我们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人的感叹抒怀之所以到今天依旧富有生命力,是因为其中共情的力量。把诗词和音乐相结合,这是新时代的一种文化创新,通过“唱”诗词,诗词本身的故事和传唱人的故事相融合,今人和古人通过文字进行对话,古今共情,这既体现着历史性,也表现出时代性,让诗词与时俱进,更加地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在喧嚣浮躁的今天,回归诗词,以这样一种“怀旧”的方式,我们在诗词里找到自己,在诗词里感悟生活,在诗词里抒情表意,在诗词里寻找力量。这是一种文化自信,更是一种文化的力量。 在诗词美、音乐美的背后,是中华之美,这也是节目的深意所在。因为父母的经历,退休后的邓小岚回到马兰村支教,十八年如一日,用音乐启迪一个个幼小的心灵,用爱浇灌一朵朵“马兰花”健康成长。这是一种无私奉献之美、一种博爱之美。草木花卉自古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很多时候,我们将植物拟人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不仅是莲花的特性,更是 经典咏流传第五季第三期观后感 中国人的特性,是一种廉洁之、美高洁之美。李白在六朝古都南京写下“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这背后是一种历史之美,一种古典之美。中华文化绵延至今,在于其包容性、开放性和创新性。中华之美是多元的,是丰富的,人格之美、自然之美、地理之美、文化之美,都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通过节目,我们对“美”这一概念会有非常新鲜的感知和理解,对“何为美”也会有深入的思考,潜移默化中我们的审美会被会形塑;通过节目,我们能获得知识,关于诗词、关于文学、关于历史,也关于音乐;通过节目,我们会获得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无形的,却是强有力的。 作为一档文化类综艺,《经典咏流传》把文化的内核和综艺的形式完美结合,主题突出、立意深刻,让人在轻松享受中有所学有所悟,深入浅出、寓教于娱,很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46d6c0634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