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不仅是权利】 一天,儿子放学回到家,他说他终于有了击败我的法宝了。他说,他在学校学习了《儿童权利法》!通过学习,他知道: 他的房间不一定得由他打扫;他的头发并不是非剪不可;他不一定要吃我让他吃的东西;他有说话的自由;他有选择读什么书看什么电视的自由;他可以戴耳环;只要他愿意,他还可以文身或者在鼻子上打孔呢;如果我打他的屁股,他可以起诉我。所以,别碰他,因为他的身体只归他一个人所有,也不是用来让我拥抱或者亲吻的;我不能像他外婆对待我一样对他进行说教--这叫精神控制,也是非法的!他有这些权利,受法律保护。以后,我如果再侵犯他的权利,他会打电话给少儿服务部投诉我! 儿子有法律意识是一件好事。但是,我想让他知道生活中不只有法律,一个人也不能只有权利。 第二天,我们去采购。尽管他百般恳求,我仍是没有给他买他喜欢的"耐克"鞋和"耐克"衬衫。我当着他的面向少儿服务部咨询我这样做是否合法。少儿服务部明确答复,他们并不关心我给他买的鞋子是杂牌的还是的。接着,我取消了带他到驾校学车的计划;我拒绝给他买冰淇淋和比萨饼。我说,等一等吧,晚饭有猪肝和洋葱,因为这些都是我喜欢吃的东西,到时他可以和我一起吃。 我说,不但如此,我还要将他房间里的电视机卖掉,用这些钱给我的汽车买几个新的轮胎;对了,我还要将他的房间包括他的床出租。因为,少儿服务部只要求我让他有住的地方和满足温饱所需的衣服及食物。另外,我今后可以不给他零用钱,这些钱省下来可以给我自己买些东西呢。我可以不给他讲故事,甚至不和他讲话,因为我也有我的权利! 突然,我不说话了。我看到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妈妈,我疼……"他伏在地上说。 "怎么想起妈妈了?你可以向少儿服务部撒娇呀!"我扑哧一声笑了。 【篇二:平等】 一个在柏林饱受歧视的波兰学生曾去拜访爱因斯坦,请爱因斯坦为他写一封推荐信,使他能够顺利地在柏林求学。问清缘由后,爱因斯坦答应了他的请求,为他起草了一份热情洋溢的推荐信。 拿到推荐信之后,满怀感激之情的年轻人又提出了一个请求:"能不能给我一张有您签名的相片?" 他要永远记住这个慷慨帮助他的名人。 "好的,"爱因斯坦接着说,"但是你得答应也送我一张有你签名的 1 照片,这样才平等。" 就是这句话改变了这位青年的一生。拿到推荐信后,这个年轻人顺利进入了柏林一所学校。他发愤学习,毕业后成为爱因斯坦的得力助手,并且以一篇《麦克斯韦场方程的非线性概括》扬名天下。他就是后来饮誉物理学界的科学家英费尔德。 很多年后,英费尔德回忆起这件事,依然泪流满面:"他的话使我感到平等并给了我自信,他的话是我前进的强大动力……尽管当时他穿了一件皱皱巴巴的上衣,裤子上还掉了一个主要的纽扣,但是什么都影响不了我对他的无比崇敬。" 【篇三:心态】 《文汇报》2月15日刊登解本友的文章说,缅怀王选院士,不仅要纪念他勇于创新的精神,也应读一读他生前的一些隽语。 "错误地把院士看成是当前领域的学术,我经常说时态搞错了,没分清楚过去式、现在式和将来式。"--王选说,自己38岁的时候,在电脑照排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处在最前沿,但是是无名小卒;58岁时,当选中国两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但已离开了具体设计一线;今年68岁,虽然3年前得了国家科技奖,但离学科前沿更远了,现在靠虚名过日子。 "名人是过时的人。"--王选说,名人要保持普通人的心态,知道自己是一个过时的人。别人尊重你,无非是自己过去有点贡献,而已。 "上电视说明科学生涯快结束了。"--王选说,上电视说明我的科学生涯快要结束了,一个处在创造高峰期的科学家是没有时间频繁上电视露脸的。媒体记录的王选院士的这些典型话语,至今读来发人深思。社会各界大大小小的"名人们",不妨抽空读读这些隽语,像他一样保持普通人的心态。 【篇四:羞色最美】 这是哈佛教授罗尔斯的一件轶事。罗尔斯是名满士林的哲学大师,集"红烛"、"园丁"、"人梯"精神于一身,更是一位"擦去的是功利,写下的是奉献"的师长。他为本科生讲课时,只要一挂牌,几百人的梯形大教室立马济济一堂。每次都需要提前去"霸位"。 因为童年经历的刺激,罗尔斯有点口吃,有一个同学听他将"文明"一词说得断断续续,差点笑了出来,但马上遭到了前座同学的一个白眼,似乎他犯了大不敬之罪。最后一次课毕,罗尔斯谦逊地说:"课堂所谈全属个人偏见,希望大家独立思考。"全体学生起立,长时间雷鸣般鼓掌。大师见状,像小孩子一般害羞地夹起讲义,快步离开教室。同学们依然毕恭毕敬,掌声不衰。冬天拍手是项苦差,小同学的手拍得又红又痛。他悄悄地问一旁的小同学:"到底还要鼓掌多久?"小同学答曰:"一直拍到罗尔斯先生听不见为止。" 2 那是令人肃然起敬的羞色,一个男人的羞色很可贵,一位大师的羞色尤其珍贵。诗人泰戈尔曾经说:"美的东西都是有色彩的。"羞色来自害羞,害羞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现象。 羞色泛起,还可能是因为听了不雅的话或做了不对的事。这种羞色,说明他的心中还有一种十分珍贵的东西叫"耻感"。"厚脸皮"、"老脸皮"是不会有羞色的,官气十足、俗气满身、痞气相伴的人是不会难为情的。把自己一时的快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人,是不会脸红的。为煮熟自己一个鸡蛋,不惜烧毁公家一幢房子的人,是决不会有这种羞色的。 【篇五:大爱无言】 十多年前,我在一所民族学院读书。班上大部分同学来自偏远贫困的山区。也许是家乡偏僻且贫穷的缘故,他们几乎都很少与家人通电话,信件往来倒是很常见。 作为班长,我的一项工作就是每天午休前站在讲台上发信。念到哪个同学的名字,那个同学就上来取回自己的信。我留意过,"多吉"这个名字从我口中吐出的次数最多,每周必有。多吉是布依族,来自贵州黔南自治州。那些信正是从黔南寄来的,估计就是家书了。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4ef537381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