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一片冰心自始终

时间:2022-08-12 21:15: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王昌龄:一片冰心自始终 姗姗来迟

王昌龄祖上显赫,但到他这辈儿时,家势已没落。他读书不辍,希望凭借自身努力改变命运。

20岁是出发的年龄,他怀揣梦想,收拾行装,辞亲远游,准备向一个陌生的地方出发。

这个陌生的地方就是长安,他告诉父母,他要功成名就、光耀门楣。初到长安,领略了大都市的新鲜与繁华之后,他很快产生一种被淹没的感觉:前途很茫然,他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他像每一个虔诚的文学青年一样,把自己的诗文寄给长安各界的名流,企图得到上流社会的赏识和认可,从而获得举荐。可惜,在当

1




时的长安,像他这样蹭蹬不遇的文学青年太多,他所寄出的信全部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千古文人侠客梦,在长安碰壁后,他决定投笔从戎。开元十二年724年),王昌龄从长安出发,向西北边陲行进。途中经过武街古战场,沟壑纵横,沧桑之气扑面而来,王昌龄提笔写下:“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也为之叹息,可年轻的豪情压倒了一切。

此时正值初秋时节,萧关道上早已黄叶漫天,王昌龄终于到了青海湖边。面对大漠戈壁,烽火狼烟,他吟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言壮语。令人惋惜的是,十年前,武街之战的余威还在,吐蕃不敢轻举妄动,想建功边陲的王昌龄也无从发挥作用,只好待了一年就匆匆赶回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要实现自己为黎民苍生造福的愿望,官场上层,是最终目的地。

开元十五年,王昌龄一举登第,却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这个从八品下的芝麻小官。他心有不甘,七年后再次应博学鸿儒科的考试,并再次登第。然而,他仍未见升迁,仅被授予祀水尉。五年后,他因对贤相张九龄被罢免表示同情,得罪了李林甫等当朝权贵,被贬岭南,任江宁丞。

有句话叫祸不单行,人要倒霉,就会一路倒霉。王昌龄就是一枚倒霉的秋叶,先被莫测的官场风暴刮到岭南,又被刮至龙标(今属湖

2




南怀化)。新旧唐书都说原因是他“不护细行”,可见他并没有犯多大的过错,充其量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的小事,竟然一路风餐露宿漫漫跋涉,被贬谪到离长安两千多里外的“遐荒”。

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写诗安慰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军直到夜郎西。”在盛唐的大诗人中,像王昌龄这样科场辉煌的不多,李白没有进科场,杜甫科场失利,孟浩然不第,高适靠举荐……然而王昌龄的运气真的很不好,后半生基本都在贬谪中度过。那种颠沛流离日子,于这个风流不羁又志存高远的才子,他受得了吗?

一生郁郁不得志,他却从未负君恩。在龙标,王昌龄虽生活清苦,却为官清廉,为政以宽,被百姓称颂。

安史之乱,玄宗避乱出逃,肃宗即位后,大赦天下。此时,已是66岁的王昌龄在兵荒马乱里离开龙标,向东北方向走去,到了亳州,被亳州刺史杀害。

当生命就这样走到尽头,不知他是怎样的心境,是遗憾,还是解脱?不管怎样,他跟他的诗里写的一样,无论命运怎样寒风凛冽催逼紧,都“一片冰心在玉壶”,不叫人惋惜,只让人钦佩。

公益推送问渠系列(微信lncyms),希望君喜欢。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528e3d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