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赏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时间:2022-08-25 18:02:2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古诗赏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

2)篱门:用竹片或竹竿编的门。

3)三万里: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4)“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一作七 尺)。

5)岳:指西岳华山。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

6)摩天:碰到天。摩:摩擦、接触。

7)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去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8)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9)胡尘: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指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 的泛称。 10)南望:遥望南方。 11)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译文】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 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赏析】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1192年(宋宗光绍熙三年)的秋天,诗人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 兴市)。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 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 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六十八岁的陆游,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 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 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两首诗,这是其中的一首。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沦陷 区的祖国大好河山,对沦陷区百姓的痛苦予以极大的同情,而对南宋统治者不收复失地表示无比的愤慨。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描写了沦陷区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 了向往之情。黄河滚滚东流,一直流入大海;西岳华山高耸,直插云霄。诗人大笔如椽,极力赞美祖国的 山河。不过这美好的河山却一直被金人占领,字里行间流露出悲痛之情。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写沦陷区的百姓热切盼望恢复之情景 。沦陷区的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下痛苦呻吟,他们的泪水已经流干了,他们多么想回到祖国的怀抱啊,不过 年年盼望王师北伐,年年都注定失望。“泪尽”、“又”都是充满感情的词汇。南 统治者奉行投降路线,每每和金人签定“和约”,他们置沦陷区百姓的死活于不顾,诗人的 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爱憎分明,感情真挚、沉痛,尤其是前两句用夸张手法极力赞美祖国半壁河山的壮丽,正 所谓“以乐景写哀,则哀感倍生”。


诗中使用夸张和想象,真切地反映了在金国统治下,北方人民遭受的苦难和他热爱祖国、盼望南 宋王朝的军队早日收复国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沦陷的壮丽河山、苦难百姓的深切怀念和念念不忘 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和悲愤的心情。前两句是 写景,描写祖国北方的壮丽河山,“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三万里 ”和“五千仞”是夸张的语言,赞叹黄河的长远和华山的高耸。“东入海” 写出黄河浩浩荡荡奔流入海的磅礴气势;“上摩天”表现了华山巍峨高峻直刺云天的壮美雄姿 。后两句是在写景的基础上抒情,写沦陷区人民的痛苦、失望。“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 年。”多年来,在金兵的铁蹄下,沦陷区百姓不知遭受了多少苦难,眼泪都流干了。“泪尽 ”二字,包含着无限的辛酸,他们眼巴巴地望着南方,盼望朝廷军队前来收复失地,不过一年又一 年,他们所等来的只有失望和痛苦。一个“尽”字,表现了沦陷区人民苦难的深重。一个 “又”字,表现了沦陷区人民对南宋朝廷的彻底失望。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诗的前两句用壮阔的景色来衬托后两 句悲凉的心情,使诗中的感情更加沉重,使人读后产生强烈的共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540531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