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已是中年(读书随笔) ——再读《傅雷家书》 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再读的书。上学的时候读这本书,更多的是看文章中对于音乐艺术的描写,觉得这样的父母很是尽心尽意。如今自己身为父母,再来重读傅雷家书,更是看到了里面作为父母的不易与辛苦。 父母是老师。傅聪在音乐方面的才能,傅雷在最初也不敢那么肯定。本来是想让他学画画,却没想到孩子在音乐的理解上有着不同凡响的天赋。也得益于傅雷的交游甚广,有音乐界的朋友看出这个孩子来可造之材,可即便是这样,他也不敢放心地就把孩子所有的发展都放在钢琴上,其实傅聪开始练琴已经是十几岁的事情。在这里面有斗争,有参考,有比较,有种种不放心和下劲的努力。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可是在傅聪练琴的路上,能明显地看出不仅仅是领进门,更在全程关注和指导。要不要出国学习?是在波兰还是在苏联?要不要换老师?在这些问题上,傅雷都是相当操心,查阅了各种资料,并且要求傅聪自己去进行甄别和对比,选出最适合自己的老师。 父母是朋友。家书里面选取的傅雷夫妇写给孩子的信当中,可以很明显感觉到从初始父亲高高在上、为人师长的角色,逐步逐步地变化成朋友,是共同对艺术的探求,是基于“我”的血脉,又因其不同凡响的才能,是一个共同写就的“人”上的探讨。那么在这里既有看到孩子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时的激动兴奋,更有对于他充分理解肖邦理解的一种认可与赞许。当傅聪因演奏肖邦作品获奖,并且被各界的评论赞誉所包围的时候,傅雷在国内也没有闲着。比如说接受邀请或按照组织安排,介绍肖邦的相关作品,并对其生平简介进行翻译和介绍,以此来拉近、补充傅聪和国内更多艺术群体以及听众之间的距离。傅雷为了更好地宣传傅聪在艺术上的造诣,还亲自给周恩来、陈毅等写信呼吁。如果说傅聪确实是具有天赋的话,那么他的这种天赋也是在父亲广博的爱和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的陪伴、磨砺当中,焕发出了自己的光彩。 父母是父母。文中无论是讲做人、讲做事,还是讲做学问,无论是讲理论联系实际,讲毛泽东的实践论还是辩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546102155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