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事业 作者:金忠兵 昨天,一位读师范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我觉得现在的教师越来越像是一种职业了。”我听了深有同感,并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当教师成为职业,会有什么后果。 当教师成为职业,教师的工作就成了谋生的手段。 在应试教育强有力地挥舞着指挥棒时,分数就是教师和学校的命根,考试也自然还是学生的法宝。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付出劳动,请不要胡乱跟无私奉献、高尚品格挂钩,许多人这样做无非是为了得到相应的报酬,多劳只是为了多得。大搞题海战术,大量剥夺学生的休息时间,可以美其名曰“为了提高成绩”;有偿家教在星火燎原之后遍地开花,为了分数和遥远的未来,家长也觉得这样别无选择或者认为顺理成章;教师与教师之间也开始有了矛盾,因为他们不再从学生出发,而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抢课占时间。于是学生成了牺牲品,他们在家长和教师两座大山的重压下苦不堪言,学习成了包袱,学校成了牢狱。 当教师成为职业,教师在职业的强化中逐渐丧失了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俩所说的心就是教师的爱心。教育家霍懋征老师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60多年的从教生涯,霍老师实践了爱与教育的奇迹。 “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这两位著名的教育家也同样是爱生的典范。 而当教师成为职业,奉献就会成为奢求,甚至还会遭受嘲笑。这正如现在有些人学雷锋会被别人当傻子嘲弄一样。职业的功利主义与无私的爱和奉献是完全排斥的。爱在某些教师那里成了虚情假意,成了“感情投资”。职业往往会以报酬为目的,以下岗为威吓,以成绩来衡量,以加班为保证,于是爱在职业的强化中渐渐失去了其重要的教育地位;于是学生成了木偶、机械、容器,他们成了从僵化的模子里出来的产品。师生、生生之间变得自私、虚伪、冷漠、疏离甚至敌对。 当教师成为职业,教师也就成了“教书匠”。 教书育人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它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充满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的主人。当教学和育人成为艺术时,教师才成为真正的“师”。而当教师成为职业,教师就很难达到艺术的高度,他们往往避重就轻,或机械地死搬教参胡乱灌输,或轰轰烈烈形式花哨善于作秀,结果是成不了“师”,只能成为“匠”。于是学生就成了被动吸收,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缺乏创新能力和较高人文修养的考试机器,或者成了教育流水线上批发出来的次品。 当教师成为职业,也许还会有其他很多副作用,但可悲的是现在教师越来越被当成了职业。所幸的是,人们在口头上还是说着“教育事业”,而不是“教育职业”。这使我想起在语文性质上持续多年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之争,争论的结果是“语文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我想,教师的性质是否也可以这样整合呢:它既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事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556d0327e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