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时间:2022-12-16 07:27: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财政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财政的基本特征

(1)公共性与阶级性。 (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公共需要.公共需要是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这种需要不是个别需要的总和,而是共同利益,具有不可分割性。 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指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公共生产.所谓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作为西方经济学一个分支,是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政府决策的方式和过程的一种理论。

经常性支出.经常性支出是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

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指国家财政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一种补偿。主要是在一定时期内对生产或经营某些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的企业或因提高商品销售价格而给予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补偿。它是国家财政通过分配的干预调节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税收支出.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政府性基金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是国家通过向社会征收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并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收入。

税率.税率是指课税对象征税的比率。

税负转嫁.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税收归宿.税收归宿一般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即税收负担运动的最后归着环节,表明全部税收负担最后是由谁来承担的。

税收的收入效应.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税收的替代效应.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边际税率.边际税率是指增加的收入中要向政府纳税的数额所占的比例。

绿色税收绿色税收是环境税收的一种形象比喻,是指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而征收的各种税和采取的各项税收措施。

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和范围.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和范围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1 财政支出的内源性效益。内源性效益是指财政支出本身所产生的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2 财政支出的部门绩效评价。部门绩效是指使用(管理)财政支出的公共部门(如教育文化、农业等)财政年度内的工作绩效。(3) 政支出的单位绩效评价。任何一项财政支出最终要通过公共部门分配到具体的使用单位,因此,资金使用单位既是支出链中的最终环节,又是资金使用效益的直接体现者。财政支出能否得到相应的产出,能否发挥最大的效益,最终取决于使用单位。

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原理.成本—效益分析法也称为成本—收入分析法,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对比分析,更多地用在公共支出决策程序中。它通过对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根据対边际社会效益和边际社会成本的对比,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

最低成本法的原理.最低成本法,也称最低费用选择法。首先是根据已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几种备选方案;而后是分别计算各种备选方案的有形费用,如果是多年持续的支出项目,还要采取贴现法折算出“费用流”的现值;最后是按费用的高低排列顺序,供决策者选择。 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

1)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即“3E原则”。 2)针对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

3)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和相衔接的原则。

4)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财政监督范围 1)预算监督 2)税务监督 3)国有资产监督 4)财务会计监督 5)预算外资金监督

瓦格纳法则的解释.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财政投融资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概念: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所以它也称为“政策性金融”。

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

(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 (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4)财政投融资的管理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 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 “三大”政策性银行概况

我国于1994年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 (1 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具有国家信用的开发性金融机构,是中国三家政策性银行中最大的一家。国家开发银行以创办国际一流市场业绩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为目标,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整体竞争力为己任,通过发挥开发性金融的先锋作用,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先行者、开拓者,致力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政府的开发性经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坚持与时俱进,把融资优势与政府的组织优势相结合,用建设市场的方法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构建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体制动力,实现项目建设和体制建设双成功的目标。国家开发银行的主要业务职能包括支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项目建设,支持国家区域发展政策,承担国际金融组织转贷款业务等。国家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投入的资本金、人民币债券和外债。国家开发银行除了支持国家产业政策的一般投融资业务(主要包括办理国家重点建设的政策性贷款及贴息业务)外,为了提高盈利能力,还增加了两项一般政策性机构不具有的业务,及作为政府和企业的咨询顾问和对大型企业的债券承销。

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业务职能,国家粮棉油储备和农副产品合同收购、农业开发等业务中的政策性贷款,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及监督使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若干农业比重大的省、自治区设派出机构(分行和办事处)和县级营业机构,资金来源除财政核拨资金外,主要面向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并使用农业政策性贷款企业的存款。

3 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贯彻国家外贸政策的政策性银行,其主要业务职能是为大型机电设备进出口提供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为成套机电产品出口提供信贷贴息及信用担保。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信贷业务由中国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代理,但可在个别大城市设派出机构(办事处和代表处)负责调查统计、监督代理业务等事宜。进出口银行的资金来源除国拨资金外,主要以财政专项资金和金融债券为主,其业务活动由有关部门组成监事会进行监督。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1)业务职能的政策性。2)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与市场性相结合。 财政补贴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1)财政补贴的首要意义在于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

2)财政补贴能够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

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4)消除挤出效应。

5)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 我国财政补贴的调整和改革 (1)取消不符合WTO规则的补贴 ①取消针对出口的各种财政补贴

②取消我国曾存在的采用税收手段支持国产品替代进口的补贴

③取消对农产品出口的补贴 2)合理利用可诉补贴 3)用足用好不可诉补贴 ①增加对落后地区的补贴

②运用财政补贴,加强环境保护

③运用财政补贴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加速发展 4)调整现行一些效率不高的补贴

调整粮食补贴政策,改变农业补贴方式 取消对国有企业的财政补贴。 税收支出分类

1)照顾性税收支出。照顾性税收支出,主要是针对纳税人由于客观原因在生产经营上发生临时困难而无力纳税所采取的照顾性措施。 2)刺激性税收支出。刺激性税收支出,主要是指用来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的特殊减免规定,主要目的在于正确引导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出口结构以及市场供求,促进纳税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以及积极安排劳动就业等。 13税收支出的形式 1)税收豁免 2)纳税扣除 3)税收抵免 4)优惠税率 5)延迟纳税 6)盈亏相抵 7)加速折旧 8)退税

14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3)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15税收与收费的区别

1)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没有直接联系,税收收入一般不规定特定用途,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而收费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品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

2)税收是作为政府一般的筹资手段,而收费往往是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 3)税收收入是政府的主要收入,必须纳入预算内统筹使用,而收费则可以有所不同,全国性收费一般纳入预算内,部门性收费或地方性收费可以作为预算外收入,按预算程序管理,形成政府性基金或由部门和地方自收自支。

4)一般而言,税收的法制性和规范性强,有利于立法监督和行政管理,而收费的法治性和规范性较差,容易诱发滥收费现象,因而法制性不强的发展中国家应避免收费项目过多,并力求加强管理。

16、税收的“三性”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17、税率的分类

一般来说,税率可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三类。

1 比例税率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

2 定额税率亦称固定税额,它是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不规定征收比例。

3)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

18、税收分类

1)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可分为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

2)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可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

3)按照课税标准,可分为从量税与从价税。 4 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可分为价内税与价外税。

5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可分为中央税与地方税。 19、税负转嫁方式

1)前转方式。又称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

2后转方式。又称逆转,指在纳税人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价格以转嫁税负的方式。 3)其他转嫁方式。混转(或散转),消转和税收资本化。

20、税收的经济影响

1)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前者刺激人们更加努力工作,后者促使人们减少劳动供给。

2)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对个人所得是否征税及征税多少,会影响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并最终影响个人的储蓄率。

3)税收对投资的影响。税收对投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征收企业所得税、税前抵扣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影响纳税人的投资收益和投资成本。 4 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①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最有力工具②税收支出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③社会保险税是实现收入再分配的良好手段④所得税指数化是减轻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扭曲效应的一种方法。 21、所得税与储蓄的关系

1)税收与储蓄的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平均税率水平,而替代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边际税率高低;

2)边际税率的高低决定了替代效应的强弱,所得税的累进程度越高,对个人储蓄行为的抑制作用越大;

3)高收入者的边际储蓄倾向一般较高,对高收入者征税不利于储蓄增加;

4)见证或免征利息所得税将提高储蓄的收益率,有利于储蓄。

22、拉弗曲线的原理.一般情况下,提高税率能增加政府税收收入。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 23 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

1 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

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

3 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应当存在一种兼顾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因此,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24、马斯顿的经验分析

结论:一国的低税收比率对提高本国的经济增长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结论主要通过两个机制实现:

1)较低的税收比率可以导致较高的要素收益率,而较高的收益率会刺激这些生产要素的总供给,从而提高总产出水平

2)低税收比率国家的各种税收刺激,将使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和活动转移到高深长率部门和活动,从而提高资源使用的整体效率 30、商品课税的种类、课税对象、纳税人

种类: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关税及一些地方性工商税种。 课税对象:

增值税——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进口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增值额。

营业税——营业税的征税对象 营业税的征税对象为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具体包括:(1)交通运输;(2)建筑业;(3)金融保险业;(4)邮电通信业;(5)文化体育业;(6)乐业;(7)服务业;(8)转让无形资产;(9)销售不动产。

消费税——消费税的征税对象为特定消费品,体包括:烟;酒及酒精;化妆品;贵重首饰;鞭炮、焰火;汽油;。柴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以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

土地增值税—— 土地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所取得的增值额。增值额为纳税人转让房地产的收入减除《条例》规定的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关税——关税的征税对象是准许进出境的货物和物品。 纳税人:

增值税——增值税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负有缴纳增值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纳税人。

营业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

消费税——消费税的纳税人为:在中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 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包括在中国境内以出售或者其他方式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包括地上、地下的各种附属设施)及其附着物(以下简称转让房地产)并取得收入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外国机构、股份制企业、其他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单位、个体经营者和其他个人。

关税——关税的纳税人是进口我国准许进口的货物的收货人、出口我国准许出口的货物的发货人和中国准许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前者应当缴纳进口关税,后者应当缴纳出口关税。 31、增值税

1)特点和优点:①就一种商品多次课征中避免重复征税。②增值税采取道道课税的课征方法,并以各企业新创造的价值为计税依据,可以使各关联企业在纳税上互相监督,减少乃至杜绝偷税漏税。

2)类型: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

3 计征方法:①将纳税单位纳税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如工资、利润、利息和其他增值项目)逐项相加作为增值额,然后按适用税率求出增值税额,称为“加法“;②从企业单位纳税期内的销售收入额减去法定扣除额(如原材料、燃料、动力、零配件等)后的余额,作为增值额,称为”减法“(或扣额法)③不直接计算增值额,而是从按销售收入额计算的税额中,扣除法定外购商品的已纳税金,以其余额作为增值税应纳税额,通常称为”扣税法“。

1、根据个人的理解,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近期内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和措施着力于支持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

1)不间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向教育事业、卫生事业、就业和社会保障、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倾斜。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实施社区公共卫生补助政策,加快建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努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2)继续调整和优化国债项目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的使用方向和结构,向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重点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具体措施是实现国家财政投资重点的三个转变:由城市转向农村,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一般基础设施建设转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由经济建设转向促进科学发展,重点支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的项目。同时,引导社会投资投向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

2、试分析我国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偏高的原因,思考控制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有效措施。

原因:(1)政府工作人员监督不到位。对于每一个支出环节进行监督、互相监督、自我监督力度不够,并且对工作不够负责,降低了资金利用效率。

2)外部约束的薄弱,导致内部工作人员放任自由,各方面监督不力,甚至玩忽职守、贪污腐败,从而使政府失去将财政支出透明化的信心。 措施:需要内部约束和外部约束两方面的控制。 1)内部约束机制即政府内部对于公共服务支出的控制,需要政府工作人员自上而下对每一个支出环节进行监督,互相监督,自我监督,并且处于对工作的职责,努力完善计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节约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2)外部约束机制需要政府内部高层决策者有足够的魄力,严查各项支出,严惩各类失职,大力推动政府财政透明制度,由内而外,由外而内地对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数额进行约束,从而降低该项支出。

3、试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建立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以保障城乡居民年老后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政府制定、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参加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它按照财政、用人单位和职工的承受能力来确定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具有广泛性、共济性、强制性的特点。 4、政府(财政)必须介入“三农”投入的理由。 1)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是履行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功能,提供那些市场不能满足的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三农”的投入也是如此。政府主要提供以农田水利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和农民急需的生活设施建设、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环境保护、义务教育、技能培训、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险等。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必要性不仅在于农业部门生产效率低下,自身难以产生足够的积累,而且在于某些农业投入只适于由政府来提供,或理应由政府来提供。

2)改造农业的关键在于引进新的农业生产要素,新的农业生产要素必须来自农业科研活动,农业科研活动和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筹集大量资金,即凡是具有“外部效应”的涉及面广、规模巨大的农业投入原则上都应由政府承担。 3)我国农业投入还具有特殊性,第一,因为我国当前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靠自身难以产生满足自身发展的积累;第二,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从长远角度看,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是建立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增长机制的必由之路。 5、政府加大“三农”的措施。 1)全面取消农业税 2)财政补贴

3)支持农业综合开发

4)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 6、如何评价“土地财政”问题?

1)政府是国有土地的代表者并兼土地经营者,有权转让使用权。土地出让收入是政府转让土地使用权所取得的收入,因而土地出让收入纳入国库,构成一项财政收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且可以增加政府收入,这是应当肯定的。同时土地具有稀缺性,随着土地需求的日益增长,价格上升也是必然的。如果拍卖市场是公开、公正和透明的,拍卖程序是正常的,那么,从市场供求关系的角度看也是无可非议的。

2)近年土地出让收入增长较快是多种原因形成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有两个原因:一是土地供应规模加大,二是以“招拍挂”形式提供的商业用地和商品房用地的比重增大,出让价格升高。显然,土地供应是因,土地出让收入是果,所以,问题的核心不在于为什么土地出让收入增长得那么快,而在于应当从执行国家政策的角度考察是否符合国家土地管理政策。

3)土地出让收入既是一项财政收入,也是一个重要的政策杠杆,而某些地方政府往往为了创造高政绩,违背土地管理政策,把增加土地出让收入作为主要目标。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大型国有企业退出土地市场的方针。必须责令各地方政府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严格执行有关土地出让以及土地出让收入使用的规定,制止为了创造“政绩”而肆意出让土地攫取财政收入的短期行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5b17133daef5ef7ba0d3c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