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时间:2023-04-16 01:29: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

18世纪3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欧美各国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实现了由工场工业到大工业的过渡,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它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对抗性,引发、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最近本的两个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位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到了19世纪30年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开始变成居于首要地位的社会矛盾。马克思指出,30年代起,“阶级斗争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形式”19世纪30-40年代,法国、英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年第二次起义;1836年在英国爆发了连续长达十余年的、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起义总以失败告终。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求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在探索中不断发展丰富。列宁根据对俄国国内革命形势及国际状况的科学析,得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1917年俄历1025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建立。19213月俄布召开十大,决定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标志着列宁正在找到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列宁能够正视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千百万群众的实践,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

斯大林模式也对苏联的工业化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种模式逐渐无法适应时代需求,弊端逐步显现。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二战之后,在欧、美、拉丁美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然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又是社会主义运动受到的严重挫折。前后不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邓小平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只有不断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才能不断发展。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90多年的,奋斗、创造、积累过程中,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以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又为我们继续进行理论创新打开了广阔空间。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早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学习型正当作为战略任务;必须精准把握时代脉搏,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与社会发展规律,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从小就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现在大学还要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了解,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现在来谈谈。

一.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理论来源包括德国古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学。他吸收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以及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通过有机的结合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前提是19世纪形成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社会科学前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阶级斗争学说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有了这些基础和条件,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勤奋学习和伟大实践,就形成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1840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世界就此改变了。

二.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世界观,唯史观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史观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学科紧密联系,给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市给了工人阶级。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由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明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方向和道路,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及无产阶级建党学说,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三.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65e9c9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