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婚,年龄,因素]初婚年龄推迟的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3-03-14 03:11: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婚年龄推迟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通过对人口平均初婚年龄的趋势描述,以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影响初婚年龄推迟的因素主要包括结婚成本、教育度,国家政策、职业和社会离婚率升高这些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的平均初婚年龄直接关系到初育年龄和人口数量自然增长的快慢,对人口初婚年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婚年龄;结婚成本;教育程度;社会政策;独立意识 一、我国平均初婚年龄趋势 (一)我国法定结婚年龄

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要求,结婚只有达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具备适合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也才能履行夫妻义务,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所以,尽管我国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结婚的权利能力,但并非所有公民都可以成为婚姻法律关系的主体,只有达到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的人,才享有结婚的权利。中国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从上图表格中可以明确的看到我国从2007年开始到2010年平均初婚年龄呈增长状态。

二、影响初婚年龄推迟的因素 (一)结婚成本

年轻人的收入不稳定,没有固定的保障,然而不断增加的结婚消费市场,给年轻人带来更大的压力。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初婚年龄的推迟,由于近年来高等院校的扩招,绝大多数的高中毕业生都能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这样,在大学毕业或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年龄就会达到23-26岁。虽然国家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但是上学期间,还没有独立的收入来源,在校结婚并不广泛。因此,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在校就读时间的延长客观上推迟了结婚年龄。

六普数据关于全国分性别、受教育程度、初婚年龄的人口统计表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在大学专科程度的人口,结婚年龄集中在24岁,受教育程度在大学本科程度的人口,结婚年龄集中在25岁,同上,研究生学历的人口结婚年龄集中在26岁。由此可见,受教育程度的高低间接推迟了人口的初婚年龄。 (三)社会政策的影响






1.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近期我国刚刚放开单独二胎政策,但是之前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已经在全社会中形成了巨大影响。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准备经历婚姻阶段的人们考虑只要在身体条件允许的阶段保证生育一个孩子就行了,早几年和晚几年没有太大的差别。而且多奋斗的这几年可以为将来的孩子创造更好的经济生活条件。人们以这样的理由推迟结婚时间。

出生性别比失衡会形成婚姻市场的严重挤压,影响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持续升高首先会对男性过剩的婚姻市场形成挤压,男多女少,一部分适龄男青年结婚困难,结婚年龄延后。 (四)女性独立意识提升

1.教育的影响。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对女性个人知识素质要求更高,需要较长的时间学习知识和技能,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年限的增加进一步推迟结婚年龄。而且随着女性教育地位的提高,她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从婚姻中所获得的收益相对减少,这也推迟了女性的初婚年龄。

2.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女性地位的改善和提升,女性摆脱了婚后频繁生意的状况和繁重的家庭负担,使她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平均初婚年龄和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呈正相关变动。所以文化层次较高,经济条件优越,自立意识较强的女性,婚育观转变明显,更容易推迟初婚年龄。 (五)同居行为的普遍和离婚率提升

性行为的普遍化造就了人们平均年初婚年龄的提高,而且我国相关法律,也承认非婚生子的权利和义务,也可以说,如果不考虑法律所赋予的家庭权利和义务的话,实际上不结婚,性行为和生育也可以存在。从这一方面考虑,同居行为和性行为的普遍,是人们初婚年龄延后的又一重要原因。

2.离婚率提升,人们对婚姻有观望态度 三、初婚年龄推迟的意义

初婚年龄的延后,等于间接推迟了初育年龄。这对调整人口数量和调控人口规模具有重要的作用。伴随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目前已处于稳定的低生育水平,总和生育率已经低于更替水平,所以依靠降低生育率来控制人口规模的作用已经不大。所以推迟初育年龄,延长代际更替时间更显得重要和可行。初婚年龄延后,意味着初育年龄的推迟,这对调整人口总量,调控人口规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6c2b228dd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