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平秦观

时间:2022-07-14 07:05:3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简评秦观

秦观生平简介:秦观(1049--1100,字太虚、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因他在兄弟中排行老七,所以又称“秦七”。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成“苏门四学士”。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

身为北宋后期著名的婉约词人,秦观的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雅致精细,富有音律美,可谓情韵兼胜。代表作有:《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抹微云》

在秦观一生当中,对他影响最大的算是其恩师苏轼了,这位中国历史罕见的多面手大才子,曾经给予秦观热情的提携和关怀,这使得秦观很早就佩服苏轼的文笔和人品,很想与之相识。

元丰元年夏,秦去京城赶考,顺便前去徐州拜见当时徐州知州—苏轼,两人相见甚欢,并在离别时互相作诗惜别,其中秦观的两句“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徐苏州。”可见秦观对苏轼的仰慕之情之深。苏轼看了秦观的诗之后,对他的才华极为赞赏,并且称赞他有屈原和宋玉一般的才华。这说明了秦观才华的高,有说明的秦观在仕途路上坎坷多多。

元丰元年至五年(1082,秦观两次进京应举并且均落榜,苏轼担心他会因此消沉,于是多次写信劝告他应当勉励科举,以便有朝一日报效祖国,并且多次向王安石举荐他,曾多次在王面前称赞他。

有了这两位的认可后,秦观重新振作起来,发愤攻读,终于于元丰八年(1085)考中进士。元佑八年(1093,秦观晋升为国史院编修官,此时的苏轼也从外任召回廷,任兵部尚书,秦观以此获得了能日日游于东坡之门的机会,并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这四人当中,苏轼尤其欣赏秦观,对他总是赞不绝口,并评价其文章“下笔精悍,心所默识而口不能传,所以笔传之” 秦观的仕途生涯:

尽管少年秦观才华横溢且豪情万丈,但是秦观的仕途却并不顺利。元丰元年(1078),秦观进京考进士,落第而归。元丰五年(1082),秦观参加礼部考试,也未能考上。直到元丰八年(1085),三十七岁的秦观才考中进士,可谓大器晚成,至此,秦观开始了一段春风得意的官场生涯。

然而,好景不长,元佑八年,也就是在他升为国史院编修官不久,支持旧党的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秦观马上迎来了厄运。比如:

“始登第,调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轼以贤良方正荐于朝,除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签正字,而复为兼国史院编修官,上日有砚墨器币之赐。 秦观的文学创作:

秦观毕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词,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财富,其诗词风格豪爽,洒脱不拘,这与他本人的性格相似。

秦观作品风格大致可以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秦观早期是从熙宁二年1069至元丰八年(1085),期间除了两度漫游、三次应举之外,基本在家中苦读,并且时不时的参加田间劳动,因此此阶段的诗歌很多惜春赏景、反应田园生活的作品,具有比较高的艺术性。不过,他笔下的春日景象,不是浩瀚澎湃的春潮,百花争妍的春光,万紫千红的春景,却多为败絮残花,弱柳轻风,水光树影,夕阳暮蔼等缺乏力度的小巧纤弱的景色。例如:“雨砌堕晚芳,风轩纳飞絮。 “乱絮迷春阔,嫣花困日长。(《辇下春晴》)“清渭日长游女困,武陵春去落花迟。”(《燕觞亭》)就算最著名的《春日》一诗:“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诗的背景虽然是姹紫嫣红的春日亭榭,烘托出的主题却是泪美人与病西施相融的一种感伤无奈的情怀。诗人常常运用比兴手法,赋予这些春天的自然物象以女性特有的绵绵情思和袅袅风姿,其独特的妩媚风流,给读者带来动人心魄的审美感受。秦观中期时候的作品,期间,秦观历经多重坎坷,因此其词中浸透着伤心的泪水,充满着揪心的愁恨,例如《江城子》中:“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又如《千秋岁》中的:“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足以可见秦的愁肠。秦观中期主要经历了任蔡州教授和回京任黄本校对。自元丰八年1085)末至元祐五年(1088)五月,任蔡州教授,元祐五年(1088)五月至绍圣元年(1094),在京任职。他这一时期的诗歌在内容上有了很大的丰富,除了模山范水,送别赠答以外,创作了大量的

2

3

5




政治抒情诗,还有少量的御制诗,内容相当复杂。当然,秦观的政治抒情诗其实是很主观自我的一种情绪,只是其中有了政治生活的参与。从总体上看,诗中充满了仕与隐的冲突,较之后期诗歌,出仕占了上风。其中对官闲的不满尤为突出,颇多牢骚语。

这一时期共存诗159首,风格上继承前期的清新妩媚,但颇有兴寄,可谓清丽深婉,属于秦诗的融合发发展期。这一时期的诗歌,总体看来较之前期略显老成,大概是年龄、经历都有所成长的缘故。内容上多了政治抒情诗,也是因为有了居宦的经历。从整体上看,中期的诗歌只是多了年纪的痕迹,而无多大的开拓。要说变化,就是这一时期的诗歌呈现出对于兴寄的重视,以意蕴胜。

秦观晚期时候的作品大多表明其被贬谪的流离之意,飘泊之情和思乡之情。但个人认为这期间的作品胜于前期的作品。例如《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宋绍圣初年,秦观以旧党被贬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酒税,又削去官职,远徙郴州(今湖南郴县)。此词为绍圣四年(1097)在郴州所作。上片描绘了客馆凄凉情景,反映出作者迷惘惆怅的心情。下片写贬谪飘零之苦,抒发思乡感旧之悲。又如《千秋岁》: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

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

如海。

北宋元佑年间(1086-1093),哲宗年幼,高太后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苏轼为翰林院学士,兼侍读,于是苏辙、黄庭坚、秦观等著名文人,集中汴京,极一时之盛。但不久高太后死,哲宗任用新党,旧党被纷纷贬逐。秦观连遭贬斥,直至徽宗即位后始自雷州(今广东海南)放还,行至藤州(今广西藤县)而逝。(关于此词作年,各书记载不一)。汲古阁本《淮海词》谓称此词当为秦观谪处州时作,较为可信。上片即景抒情,叙写遭贬谪流失所的无限愁思。下片忆昔伤今,表现对往昔生活的眷恋,和对前途绝望的痛心之情。 别人对秦观的评价:

6

7

陈师道《后山诗话》赞之为当代词手,叶梦得《避暑录话》说他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元



丰间盛行于淮楚。

宋苏轼:“有屈、宋之才。”

宋王安石:“其诗清新妩媚,鲍、谢似之。”

宋李清照《词论》:“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中乏富贵态。” 孙兢《竹坡老人词序》:“苏东坡辞胜乎情,柳耆卿情胜乎辞,辞情兼胜者,唯秦少游而已。”





清代词论家冯煦:“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清王国维评秦观与周邦彦说:“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桌音)《白雨斋词话》:“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词至是乃一变焉。然变而不失其正,遂令议者不病其变,而转觉有不得不变者。 “少游词寄慨身世,闲情有情思。”

“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

“据唐宋两代的诗词看来,也许可以说,尤其是在封建礼教眼开眼闭的监视之下那种公然走私的爱情,从古体诗里差不多全部撤退到近体诗里,又从近体诗里大部分迁移到词里。”这是钱钟书先生对秦观的评价,在以理智为基础,以自我抑制为特征占统治地位的宋代诗坛,秦观却在诗歌里公然表现爱情,并且伴随着真诚的感伤与痛苦

在我国诗词创作史上,秦观词由于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而占据一席之地。秦观词内容多为表现爱情,且悲观气氛较浓。但是其艺术成就十分明显。文章肯定了秦观词的艺术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14

1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70b120852ea551810a68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