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聋生心理辅导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重视聋生心理辅导、培养社交能力 尚志市特殊教育学校 冯东兴 聋生由于缺乏与正常人交流的方式和手段,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聋生大多羞于交往,不敢主动与人、特别是与健全人交往;即使有些交往,也是简单而枯燥,根本提不起聋生交往的兴趣,聋生交往的小圈子狭小单一,仅仅局限于聋人群体和少数的亲朋好友,这就是聋生与社会交往的现状。结合聋生的这一现状,我们在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有所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了一些可见性的成果。 造成聋生社交的被动性、不准确性和局限性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愈来愈很清晰地认识到,人的社会行为是受人的心理所支配、控制和影响的。聋生生理上的听觉障碍会影响到交往时应有的自在和方便,但不会直接导致交往的低下;只有生理缺陷导致的心理上的偏差,才是造成交往低下的直接原因。而且聋生生理缺陷的弥补是非教育可作为的,而心理偏差的调整却是教育所能奏效的。因此,要培养聋生的社交能力,完全应该也可以从心理辅导入手。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培养聋生敢于交往,善于交往的方式方法。 首先是要帮助聋生摆正心态,让聋生敢于与社会接触,树立交往的信心,让聋生敢于与他人交往。聋人特别是一些青年聋人与健全人的交往过程中心存一份困惑,那就是自卑心理,感觉自己是个聋哑人,与健全人有很大的差距,自愧不如他人,因此在健全人面前抬不起头,也就羞于和健全人打交道,害怕受到歧视,因而不敢交往,不敢交往,则难以理解社会,也难以被社会所理解。因此愈是会产生畏难情绪和社交自卑感。正面实施平等教育是必然和必须的,但我们更注重和亲睐“肢体教育”,学校的老师和员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与聋人平等生活,平等交流,平等做事,我们还例举聋生身边的诸多平等故事,比如我校毕业生刘畅,因成绩优秀而留校工作,并已经取得正式的教师资格,我们老师不会因为他曾经是自己的学生和聋人而受到歧视或不平等待遇,相反,我们的每个人都十分地尊重他,同事间和睦相处,幸福地在一起工作,互相取长补短,团结一致,这个聋哑老师倍感幸福,也经常用自己的亲身体 会和感受熏陶每个聋孩子。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比一些僵硬的说教育要直接得多,效果要明显得多,同时从这些实例中也给学生一些的暗示,一些无声的鼓励,那就是我们聋人也一点不比健全人差,也和所有人一样,能把每件事情做好,也能做出优异的成绩。我们在帮助学生进行交往的过程中,还一如既往地帮助聋生建立社交的信任感。聋生的自卑心理常会导致人际交往中的偏见、猜疑和误解,从而缺乏社交的信任感。因此,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助残捐助、手拉手联谊活动,并提倡全校教工要热情耐心地和聋生交往,让社会的真诚关爱感染他们。同时在组织聋生走向社会进行交流前,一直要求我们的教师和员工以及所有的健全人要小心翼翼地保护聋生难能可贵的仅剩的一点自尊心,防止有意或无意的伤害,让聋生能获得交往的成功和愉悦,从而产生社交的信任感。 其次是要帮助聋生消除狭隘心理,提高社交品位,让学生习得一些必要的社交的方法。由于聋生生理上的缺陷,以及在生活过程中,会经常性受到家人和他人的偏爱,甚至是溺爱,极易使聋生产生“自我中心”的自私心理。在交往中,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只会索取,不肯奉献;只喜欢听顺耳话,不喜欢听逆耳话,缺乏正确的是非标准。聋生这些不良生活习性和缺陷心理已经成为健康交往过程中的拌脚石,必须想方设法加以排除。因此,我们要求聋生在社交时要学会关心对方和他人。我们学校以团队活动为主,从礼仪教育入手,多次强调,反复训练,使学生养成懂礼貌,主动和别人打招呼的好习惯。学校还结合一些重大的节日活动的开展,引导聋生去关心别人;通过食宿方面的大小同学搭配编排,让大同学主动去关心小同学。自从我校开设弱智教育专业,招收了一些培智学生后,又精心组织聋班高年级聋生主动和培智班结对开展互助活动,让聋生在交往活动中享受到关心别人所带来的愉悦。在这些活动中,我们还一直对学生的言行提出一些合理要求,比如要求学生在社交过程中,特别是在交往过程相互之间产生一些矛盾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养成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进行思考的习惯,这样就不会养成专横跋扈的坏毛病,比如一个同学在专心学习的时候,需要打扰他一下给予自己一些帮助的时候,要有礼貌和分寸,等在允许的条件下再去,否则会招致别人的厌恶感,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切身的体会,我们还组织一些活动比如班会活动来配合实施,让学生最终 知道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礼貌待人就能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在处理任何问题时,要学会用商量的、询问的、和蔼的语气请求别人的帮助和谅解,在实践中,我们也高兴地看到一些学生的成长和改变。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十分重视培养聋生的是非感。聋生聋生的情感比较简单和直接,喜怒哀乐常流于颜表,在处事中表现得十分偏激,常以个人的好恶作为是非标准,符合自己的意愿的,就认为是合理的,是正确的,乐于助接受,不符合自己心愿的,就认为是错误的,就加以拒绝,这显然是很不正常的心态。我们一方面引导聋生在交往时要学会沉住气,善于掩饰自己的情绪,要有接受不同意见的勇气和大度。事先都要先问个为什么,我这样做合适吗,要做到三思而后行。 再次是要消除聋生的自我封闭的心理,帮助学生拓宽社交渠道,让聋生多渠道参与社交活动。聋生的社交能力从何而来,只能从社交中学,从社交中培养。但是聋生生理缺陷造成的交往的困难,家庭、学校出于“保护”、“安全”考虑,一般都会有意无意地采用封闭式管理,一个学校似乎就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园,有高墙和各种监视系统,尤其是我们学校还是一所寄宿制学校,这些不利因素都有可能使聋生心理上产生自我封闭的意识,造成聋生社交的圈子小,数量少,形式单调。要扩大聋生的社交面,就必须改变这些现实中人为制造的不良环境,努力给聋生创造一个接触外界社会,走向人群进行社交的机会。在校内活动中,我们鼓励和引导聋生除和聋生交往外,要多和老师及培智班的学生交往。在校外活动中,我们和尚志镇笃信小学结成了姊妹学校,经常开展“手拉手”活动,让聋生和健全学生开展结对通信交往活动,并经常组织聋生访问残疾人、健全人中的先进人物,去校外教育基地参观、实习、参加公益服务劳动。此外,还积极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和校园内外的学生和自己的家长进行交流,通过这些活动,让聋生广泛地和社会各界交朋友。另外,学校开放性教育原则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使学校的教育冲出了围墙,走向了社会,接近了实践,也增强了聋生的社交活动的机会和数量。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聋生提供了较多的社会交往的机会,使聋生在有意无意的社交中得到了锻炼,增强了聋生的社交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71fd6d276eeaeaad1f330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