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函数: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 等产量线: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各种不同组合点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给定的技术水平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开始会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增加量会越来越小。 等成本线:又称为企业预算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厂商所能够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的各种组合的轨迹。 扩展线:当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变时,随着成本的增加,等成本线不断向右上方移动,结果新的等成本线与更高水平的等产量线相切,把各个均衡点连接起来,就是扩展线。它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不同总成本支出相对应的最优要素投入组合的轨迹。 规模报酬:指各种生产要素同时、同方向、同比例增加或减少λ倍时与产出变动η倍的关系。 机会成本:一个具有多用途的资源在用于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时最大的收益。 隐含成本:自由要素报酬(=正常利润)。[厂商自己提供生产要素所应支付的费用] 边际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出所增加的总成本。 正常利润:自由要素报酬(=隐含成本)。[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 盈亏平衡点:全部销售收入等于全部成本时(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的产量。 停止营业点:是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可变动成本的最低点,是厂商生产遇不生产的临界点。 市场失灵:一般将市场作用受到限制的情况成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并不是认为市场完全不好,而是指市场没有实现或不能实现可能达到的理想效果。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指市场没有使资源实现有效率的配置,二是指市场不能在许多领域实现理想的社会目标。 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共有资源): 就是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 a.公益物品。 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 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共有资源:具有非排他性但有竞争性的物品称为共有资源 外部性:又称外部经济影响,是指从事某种经济行为的经济单位不能从其行为中获得全部收益或者支付全部成本,结果,社会所得到的收益或成本与经济行为人的收益或成本不相一致,正是这种不一致使得私人的最优与社会的最优产生偏差,从而自发行为导致低效率。 科斯定理:可以概括为如果交易费用为零,那么无论产权如何界定,市场机制都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逆向选择:是指在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差的商品会把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从而导致市场均衡数量小于合意的、效率的市场均衡的状况。 道德风险:是指个人在获得保险公司的保险后,降低防范意识而采取更冒险的行为,从而使风险的概率增大的动机。 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基尼系数: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了一个表示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被称为基尼系数。现实的基尼系数总是大于零而小于一的,基尼系数越小,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约平均,基尼系数越大,则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本国居民在国内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名义GDP:(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GDP(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某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格是指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所确定的基期的价格。 奥肯定律:是美国经济学家A.奥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说明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关系问题的一个定律。奥肯定理可以概述如下:(1)假定潜在国民收入每年增长X%;(2)如果实际国民收入每年增长超过潜在国民收入的3%,则失业率下降1%。 消费函数:反应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消费随收入的变动同方向变动,即消费增加,收入增加;消费减少,收入减少。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用APC表示。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量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用MPC表示。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用APS表示。 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的增加在收入的增加中所占的比例,用MPS表示。 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达到均衡,即I=S(投资=储蓄)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总需求曲线: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曲线。 总供给曲线(凯恩斯、短期、长期) 凯恩斯:社会上存在着闲置的资源没有得到利用,总供给的数量可以随着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这种情况是凯恩斯首先提出来的,所以这种水平的总供给曲线也被称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短期:在资源接近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产量增加会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盲从而成本增加,价格水平上升。这种情况在短期内是存在的,所以这种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长期:当总供给已经趋近于潜在的总供给时,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无论价格怎么水平、如何上升,总供给都无法再增加。这种情况在长期中是存在的,因此,垂直的总供给曲线也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自然失业率:把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造成的失业率称之为自然失业率。 周期性失业:又称为需求不足失业,也就是凯恩斯所说的非自愿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摩擦性失业:因劳动力市场运转存在“摩擦”或“不完善”而造成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 充分就业:如果一个社会只存在这类自然失业,而不存在或已消除了由于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周期性失业,这种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的和显著的上涨。 菲利普斯曲线:是新西兰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提出的一条用来表示失业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它体现了失业与货币工资率之间的反方向关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73e77f80242a8956bece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