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来了》影评 电影《鬼子来了》是由姜文导演执导,并由姜文、香川照之为主演的一部战争喜剧影片。该片尽管因一些政治因素未能过审,但却一举夺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夏威夷电影节Netpac奖、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国际荣誉。 一. 环境背景 本片讲述了在日本人呢侵华战争中,一个北方偏僻的乡村村民马大三,忽然遇到了生平未遇之事,撤退的中国军队在他家里留下两个麻袋并说会回来取,马大三打开麻袋发现这是一个日本鬼子和一个汉奸翻译,马大三一边照顾着鬼子与翻译一边还要保全自己的性命不被日军发现,最后马大三将两人归还于日本宪兵队并于两车军粮作为交换条件,日军召集全村老小饮酒欢庆,当欢庆进行到一半时,突然传来日本投降、日军战败的消息,于是形势突变,日军开始滥杀无辜……影片的故事发展跌宕起伏,并且延续了姜文导演荒诞与戏剧化的情节构思,带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二.高调的摄影与嘹亮的音乐 在影片一开头便便用一个下摇镜头显现了日本国旗,从天空到在空中飘扬的国旗再到被日军侵略的村庄,已经向观众交代了故事背景与情感基调。在拍摄日军与当地百姓接触的过程中,导演运用了大量的运动镜头来增加影片的动感。运动镜头的使用使影片更具黑色幽默与喜剧情结,这非常符合姜文导演不拘束于特定镜头语言的创作风格,而是用自己的内心体验来理解电影,从镜头的组接技巧到时空和场景的转换节奏都有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畅快。音乐在电影中也可以起到增强叙事,烘托主题,刻画典型人物性格,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等作用,而在《鬼子来了》中姜文就对其音乐进行了个性化风格的使用,影片中日本海军军歌《军舰进行曲》一共出现了六次,刘星创作的歌曲一共出现了七次。,每一次音乐的出现都推动了故事情节的继续发展,其中令观众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军舰进行曲》最后一次响起时,在这嘹亮激昂的音乐中,日本人对手无寸铁毫无防备的中国百姓展开了惨无人道的杀害,音乐的激昂与欢快与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加剧了故事的悲剧性。 三.百姓的善良与愚昧 每个人物在姜文的电影中都有特殊的含义,每个人物身上所展示的特质,都是姜文对人性的一种解读和认知。马大三和村民就是这样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马大三被迫接收日本兵和汉奸翻译官时,本来答应好30号来取人,但却迟迟没有消息,日本军人本来想以死殉国,但怕死的翻译官却利用语言之间的障碍翻译成了“求求你们别杀我。”善良的村民以为再等等会有人来领养,但最终却没有来。村民们便商量着将二人处死,但这一任务又在村民之间推来推去没有定论,五舅爷便决定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杀的人。或许这就是中国普通老板姓那份最淳朴的愿望,他们都希望不要抽到自己,谋求自己平安无事,最后都将决定权交给老天爷。后来村民与日本军方进行交易,将日本军人与翻译官交还于日本军方,日本军方用两车军粮作为条件。天真愚昧的村民将这些国家的侵略者认为是自己的朋友,达成了交易还还共同欢庆,饮酒吃喝。其实无论村民干什么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活着,在他们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时或者就成了他们最高的理想,所以在观众看来村民一系列愚昧天真的想法与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心存善良并且保持着对或者强烈的渴望。姜文导演将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民间最真实最基层的一面向观众再现,没有那么多崇高的爱国主义情节,有的是人们始终保持着最淳朴的善良与天真和对或者的渴望。 四.导演情结 姜文导演曾经说过:“创作没有客观的,全是主观的,越主观艺术价值就越高,只有拍出自己喜欢的电影才有可能被其他人喜欢。”由此可见姜文导演的创作风格是大度夸张且不受他人拘束的,就像这部电影中姜文导演用自己特殊的视角选取了特殊的切点来探析战争中普通百姓的心里构架与期盼。这也是为何电影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这部电影充满充 满创新与激情,并且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也有人说电影并没有展现出抗日背景下人民对侵略者的仇恨与反抗。但不管怎样姜文导演都力排众议创作出自己喜爱的电影,并用他的幽默气息打动了大多观众。 《鬼子来了》这部电影一改国人对抗战电影军民奋勇抗争的印象,而是着重强调“农民愚昧”和“战争荒诞”的一面,是中国抗日电影的创新制作,更是一部迎难而上的作品。其中富含的黑色幽默和戏剧性的荒诞值得我们反复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7c60c3e53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