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读了《社会资本》这本书,总是要对‘社会资本是什么’有一个自己的定义。在我看来‘社会资本’就是个人在社会网络中利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获取到的资源。或许对于没有读到这本书的人来说,这个定义还是偏向于有点玄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进行概念大体的描摹,就是:你认识某位明星,知道某位明星拍过某部电影,但是其他人不知道,当你分享出这个内容,你通过其他人就获得到了一种社会认可,这就是个人通过间接的社会关系(知晓明星)获得到的相应的社会资源(社会认可),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在‘社会资本’概念中所定义的社会网络也可能需要说明下,或许可以用布尔迪厄的场域(群体)概念进行理解。每个人的行动均是被所在的环境所影响着的,这种环境非但是我们能理解的物理的空间环境,更多的是一种相互结的社会关系。场域所具备的清晰边界、明确规范、群体认同正是构成了这一种资源的集合体,使场域内成员彼此联系。同时场域提供了一种群体成员所需要的社会资源(集体财产),而作为场域中的成员则需要不断强化自己与群体的联系。 在我读到本书一半的时候,隐隐感觉有些新闻传播学的偏向,通过网络找寻到了几篇涉及的论文,其中包括吴飞教授的《社会传播网络分析——传播学研究的新进路》、《社会资本视角下记者与消息来源的信息传播研究》,又发现中几位豆友将《社会资本》归为‘传播学:社会科学范式’、‘社会学视阈下新闻传播的社会网研究下的传播学应用’书列中,恰巧又了解到林南教授又曾经进行过相应传播学研究。所以,对于一个学习新闻传播的人来说是一本很好的了解社会学的书。 当然除了涉及到了一些已知的传播学、社会学概念,在此之外,本书还涉及到了很多知识盲区,例如: ①结构洞:美国社会学家罗纳德·伯特(R.Burt)于1992年提出了“结构洞”(structuralholes)理论。一个社会网络中最有可能给参与者带来竞争优势的位置处于关系稠密地带之间而不是之内。无论是个体还是组织,其社会网络均表现为两种关系:一是网络中的任何主体与其他每一主体之间都发生联系,不存在关系间断现象;二是网络中的某个或某些主体与有些主体发生直接联系,但与其他主体不发生直接联系。这种无直接联系或关系间断的现象,从社会网络整体来看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因而被称为“结构洞”; ②连续统:连续统是实数集的抽象。连续统描述了像实数一样的稠密,完备(无洞)的性质。实数集只是一个连续统的例子。当然,实数集也可以说是原型,因为连续统是从实数集推广出去的。 无论是‘结构洞’,还是‘连续统’,抑或是其他概念,只是本书诸多概念的部分。本书的作者林南教授,用这样的概念串联起了整本书,从讲述理论沿革,再到理论测量;从理论发展,讲到理论未来。正是这样的学者深耕在社会学这片田野上,才使得这门潜藏在生活中的学问得以被发现、被延续,并为世人所领悟。译者张磊老师用学术性的语言来进行翻译,足以证明其功底深厚。作为一名社会学的门外汉,能通过本书看到研究者的研究过程,习得一丝社会学的皮毛,透过书本去不断地领悟,内心不甚感激。 社会资本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资本的流动就宛若人生下来就需要呼吸。只要身处在社会网络中,社会资本就一直在流动着,迎来送往、生生不息。或许,当你读到我这篇书评时,我的一些资本也流动给你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8c9fbe757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