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描写宗月大师的散文原文 《宗月大师》原文: 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 时候想叫我去上学,乂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 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 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 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 她迟疑不决,光阴乂不等待着任何人,晃来晃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一个 十多岁的贫而不识字的孩子,很自然的去作个小买卖 --------------- 弄个小筐,卖些花生、 煮豌豆,或樱桃什么的。要不然就是去学徒。母亲很爱我,但是假若我能去做学 徒,或提篮沿街卖樱桃而每天赚几白钱, 她或者就不会坚决的反对。穷困比爱心 更有力量。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个 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 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 ”他问我的 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在洒后,他常以学喊俞振庭的《金钱豹》自傲), 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 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 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 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天,我象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 良私塾,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里。庙不其大,而充满了各种气味: 一进山门先有一股烟味,紧跟着便是糖精味(有一家熬制糖球糖块的作坊),再 往里,是厕所味,与别的臭味。学校是在大殿里。大殿两旁的小屋住着道士和道 士的家眷。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 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 ------------------- 这是“改良”私 塾。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李老师“嚷” 了一顿, 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 »。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自从作了学生以后,我时常的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 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 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 处铺店。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 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 刘大叔乂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 大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教 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 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 花园。不过,在这个时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调整他的产业,他还能有办法 教自己丰衣足食,因为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 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 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可是,他好善。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 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 是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的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作义务教师。他施舍粮 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在我的心里,我很明白:放粮放钱不过只是延长贫民 的受苦难的日期,而不足以阻拦住死亡。但是,看刘大叔那么热心,那么真诚, 我就顾不得和他辩论,而只好也出点力了。即使我和他辩论,我也不会得胜,人 情是往往能战胜理智的。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 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由他的性格来说,他似乎势必走入避世学神的一途。 但是 由他的生活习惯上来说,大家总以为他不过能念念经,布施布施僧道而已,而绝 对不会受戒出家。他居然出了家。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 他也嫖也赌。 有关老舍 语录: 1)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 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 掘的。 2) 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活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 可是处处有些绿意。含羞的春阳只轻轻的,从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线: 地上 的人影树影都是很微淡的。野桃花开得很早,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好像媚 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简单而秀美。 3) 母亲的心是儿女们感情的温度表。 4) 最大的牺牲是忍辱,最大的忍辱是预备反抗。 5) 看生命,领略生命,解释生命,你的作品才有生命。 6) 熟才能生巧。写过一遍,尽管不像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不断地写 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字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仍弃废稿,一 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7) 生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未必知道那个文化是什么,像水中的鱼似的, 他不能跳出水外去看活楚那是什么水。假若他自己不能完全客观的去瞭解自己的 文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8e1ded775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