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反映的汉末士人的精神困境

时间:2022-07-20 20:19: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诗十九首》反映的汉末士人的精神困境

作者:王欣悦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4年第07

内容摘要:《古诗十九首》诞生于东汉末叶政治极端黑暗、社会环境极度压抑的社会背景之下,因而组诗的内容浸透着当时士人富于时代性的感情体验:一方面,他们对当时的黑暗环境和自己的不幸际遇而感到悲伤与绝望;另一方面,又对未来前途充满了悲观与迷茫。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汉末士人 境遇

《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梁萧统主持编纂的《文选》,它上承乐府诗歌,下启建安文学。刘勰称其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马茂元先生认为它所反映的只是处于动乱时代失意之士的羁旅愁怀而已。诗中内容可以互相印证,通过一系列的意象表现了失意士子与留守家中思妇的悲哀愁情,表达了他们对生命的思考。以马茂元为代表的学者们将诗歌内容与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解读,正所谓知人论世,以意逆。本文着眼于诗歌内容的分析,以此来窥探当时士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境。

《古诗十九首》产生于极端黑暗压抑的社会环境之中,其内容浸透着当时士人特有的感情体验,是饱经苦难的士人们对自己人生离愁别绪、失意落寞、人生无常际遇的低吟浅唱,内容所反映的是东汉末叶下层士子境遇的哀歌。具体来说,《古诗十九首》中表现感情如下: (一)人生短暂的苦恼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明月皎夜光》)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驱车上东门》)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牵牛星》)这几句,永恒与短暂的对比,不断冲击诗人们的内心,体现出忧患人生匆匆的意识。又如《驱车上东门》中,将人生比作被太阳一照就会消失的晨露和寄宿的旅客,感叹寿命不能像金石那样坚固牢靠,即使是圣贤也无法打破岁月轮回而长生不老。诗人感慨生命短暂,面对短暂的生命,诗人出于安全考虑不能服食求神仙,于是开始追求现实享乐。这种享乐是诗人不愿人生虚度自然而真实的选择,但这种思想更多的是一种伪装,是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和迷茫。 (二)仕途无望的悲苦心态

西汉以来,儒家的积极入世观念深入士人之心,但在东汉末叶的社会环境下独善其身且困难,更不用说实现兼济天下的抱负。这种仕途无望的悲凉感在《回车驾言迈》中体现得最明显。诗人在旅途中见到事物变迁后,发出了时光飞逝,应当努力建功立业的感叹。人生短暂,只有荣禄和声名才能永存,因此自警自励努力建立功业以谋取不朽的荣名,但是理想与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8edb09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