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的散文随笔 【篇一:关于家的散文随笔】 住过一千家旅馆,睡过无数张床,可却始终再没有丝毫温暖。 不知曾几何时家的气息离我越来越远,木然间觉得再没有归属感。逐渐老去的杨树林也愈加的粗壮挺拔,儿时嬉闹玩耍过的欢愉也早已随时光线此消彼长。青葱的胡茬也随门院枯红的瓦砖爬满了下颚,终究还是会长大,在不知不觉中老去的不仅仅只是时光,还有童真。 你会不会想念,会不会在梦醒的地方,开花结果,花开蒂落,会不会被远行的不知名的哀伤牵动着身体里最脆弱的神经,我们长大了,却越来越懦弱了。懦弱的不只是我们,还有不堪回首的往事和不敢承认的呆滞。从此天涯沦落人,家,就越来越遥远,曾经的我们也越来越模糊。 偶尔的有一天你不经意路过那曾经的老旧画面,突然间心跳加速,眼前还是会浮现从前片段的记忆和嘴角的忧伤。而此时却再难挪动前行的脚步,犹如拖了千斤万斤铁锁脚链般艰难坠痛。 本应是温柔的港湾却支离破碎,本应是痛苦的避所却心存怨念。 家,就在那里,不远不近,;家,就在那里,从不挪移;家,就在那里,好似监牢。除了老旧的外围和掉渣的砖瓦,就连两旁的杨树林也变样了,可是当我推开坚固的铁门,发出咯吱咯吱的磨铁声时,还是被眼前一亮,依然简洁干彻的院落里,像刚刚打扫后一般,连一片落叶都没有再飘飞进来,闻着故土干爽清新怡人般猎猎空旷,除了灰暗的天空,除了破败的屋檐,除了老旧的砖瓦。 家,何时不再温暖;家,何时不再喜人;家,何时不再怀旧。 只记得当我荣归故里之时,只有路旁下垂的杨树林为我接风洗尘,只记得当我魂牵梦绕之时,只有梦里儿时的记忆中让我分外开心;只记得当我推门而入之时,只有灰尘飘散的零碎风声格外醉人。 渴望长大,长大离开家,可以独走,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博大多精彩。长大后,我们离开了家,羁旅天涯,孤独跋涉,我们渴望着回到家。小时候,想离开家的是心,迈不出去的是脚步。长大后,离开家的是脚步,落在家里带不走的是那颗恋家的心。 近日,我总是在夜半三更的时候从床上爬起来找些事儿做。就好比现在,夜已深人已静,我却在坐于电脑前,写下这篇。 黑夜,是个很好的天然屏障,所以人们总是喜欢将脆弱的、的、的交给它。这些被人们有意或无意的埋藏在忙碌的琐事中的情感,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破竹而出,来势汹汹的冲破那道人们为自己所设下的心底防线。 最近,相册里有张照片儿总让我百看不厌。它不是美女帅哥,亦不是自己心仪之人,它只是一张腊肉的照片。 腊肉,对于我、甚至是很多人来说都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我不知道当你看到这个词的时候,第一反应会想到什么,我会想到家、家的味道、家的温暖。 今年,因为实习的原因,我过了当中第一个没回家、没家人在身边的年,也是最辛酸的一个年,那几天我过着不是吃泡面就是啃面包的生活。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年放假回家,都能吃到爷爷特意为我们留下的自家过年腌制的腊肉。蒸的、炒的、煮的,酸的、甜的、辣的,能做上十几道菜,每一道都能让人垂涎三尺。 腌制腊肉是我们家那边过年的传统习俗。除夕前,每家每户都会屠杀家中的一头猪,日期多在农历二十五,屠杀的猪越重不仅代表着主人家这一年的丰收,更寓意着来年的收成会越好。 腊肉的制作过程,也是有一定讲究的。烟熏前需要将猪肉用盐、花椒面和辣椒等香料腌制24小时,在除夕夜前挂到火盆上用小火烟熏、直至将猪肉熏干为止。整个过程大概需要20天左右,没有完全风干的腊肉储存时间不长,所以要确保这20多天的腌制过程小火不断。 从小到大,关于腊肉的一切都深深地烙印在我这二十余栽的记忆里。小时候家里的情况不是很好,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吃到腊肉的。逢年过节、或是家里来了客人,腊肉都会是餐中必备,再斟上一杯自家酿的香醇白酒,这便是主人对客人最热情最真挚的欢迎 关于腊肉的记忆太多太多,不知不觉,它早已成了融入骨血之中的味蕾。不管我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我都会记住它的味道。它已渗到我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中,就算时间隔得再久、路走得再远,当我再次吃到时,还是一口就能尝得出来是不是记忆中的味道。 我不知道,像我一样飘荡在陌生城市当中的千千万万个游子们,在你们吃过各式各样的山珍海味之后,是否还记得那份让你味蕾依然挂念的味道?那份有着妈妈、有着家的味道?就算是粗茶淡饭也依旧怀念的味道? 我是游子,我在天空中飞翔,可不管我飞得有多么高有多远,总会时不时的回头看看自划过的天看过的风景。彼时才发现,不管一路上的风景再怎么姹紫嫣红,都不比那故乡里的绿水青山来得温暖。即便它没有花团锦簇的风景,也没有华灯璀璨的繁华,但我依然牵挂它,记住关于它的一切,它是我在彷徨中找到归属的灯塔。 我希望,在每一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种让自己牵挂的味道,因为那将会在你走向远方的路上最好的动力。记住它,便可记住一种温暖、一种。 微博:紫苏yyx :193779392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95a064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