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读书笔记 社会调查读书笔记 费先生在该书序言中所谈到的主题是“社会学怎么从社会发展中吸取养料来发展自己这个学科”。费先生以自己为标本,讲述了自己是如何从社会发展里边来构筑自己的学术工作,以及在激烈的社会发展和变化中如何发展自己的思想。序中,费先生主要是介绍了自己第二次学术生命开始和 读完《社会发展与社会学》这篇代序,笔者感受到了一个老学者的坦诚和对年轻学者的殷殷期望。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个个例子生动而又切实。然而,在学术研究领域,往往有些人太过浮躁,缺少点务实的精神。因此,我们很多年轻学者常常感叹找不到学术研究的问题,认为问题都被前人研究过了,不知道如何创新。读完这篇序,我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问题,而是缺少发现问题的眼睛。学术研究永远离不开实际生活,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学术研究的际遇。 费先生在这一部分内容中主要是通过自己所做的实地调查,介绍了社会调查的主要内容即几大步骤以及使用的方法。笔者简略也许有所错漏地梳理如下: 社会调查分四个阶段。第一步是定题阶段,即确定一个调查的主题。在确定题目后,第二步就是制订研究计划、方案的阶段。第三步是收集原始资料的实施阶段。最后一步是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总结阶段。 计划包含的内容有界定研究范围,拟出调查提纲,明确调查指标以及确定调查的方式等。其中,以调查对象的范围宽度为标准,社会调查有三种基本的方式。第一种是普查,普查是对研究范围内的所有对象一个不漏地进行普遍调查的方式。普查所得的资料完整性强,但由于调查量大,项目就不可能很细,全面深入性差;它的结论的可靠程度高,但调查的成本也高,调查的周期长。第二种是抽样调查,即从整体中用一定的方法抽取出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调查,并将对样本的调查结果推论到整体。抽样调查虽然大大缩小了直接进行调查的范围,节省了时间与成本,并在一定的可信度上起到认识总体的作用,但它仍未能解决调查的深入性问题,而且抽样与推论都需要掌握一定的统计技术。第三种是典型调查,其研究对象只有一个或还不足以构成样本的少数几个典型,研究者通过对典型的、全面的、历史的考察和分析,达到对事物性质的深入了解。典型调查克服了深入性差的缺陷,通过对典型的全面、详尽的考察,起到深入认识事物性质的作用。但由于它缺乏范围上的广度,结论就往往具有很强的条件性。三种调查方式的不同特点规定了它们各自的适用性。普查和抽样调查由于能表现事物整体的数量和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因而适用于定量的研究。典型调查由于能发掘事物的内在特征和内在联系,因而适用于定性的研究。实际调查中往往需要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方式。 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是观察和访问。认识社会必须观察社会,认真观察社会是取得感性知识的第一步。科学研究的观察是一种带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观察,即为获取原始资料而进行的观察。科学研究不能离开原始资料,而原始资料的可靠程度,就在于我们对事物观察的细致、全面和科学性。因此,我们在具体使用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或参与观察的方法观察社会时就得反复核实原始资料的准确性。访问是收集被调查口述资料的调查方法。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访问与观察总是同时并用的。然而,建立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对于取得真实可靠的访问资料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对从被调查者那里获取的资料,调查者又必须通过逻辑分析并通过察言观色辨别资料的真实性。 在引出调查结论的过程中,对资料的分析应围绕“点与面”即“事物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共性与个性”、“质与量”即“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因与果”这三个关系展开。其中,定量应以定性为前提,即从微型调查入手,逐步扩展到宏观调查。另外,还可以在定性的基础上进行类型比较。 在叙述调查阶段的同时,费先生还指出,不管认识过程分为多少阶段,怎么符合事物发展的路线,调查者在各个阶段的实际行动与表现,却不是过程本身所能完全控制的。因此,社会调查能否成功,关键还在于研究者的调查态度是否认真。整个调查其实是个互相调查的过程,被调查者在接受调查之前会先调查你,了解清楚了研究者的立足点和态度之后才会决定是否让你调查他。一旦被调查者发现你的调查态度不那么诚恳,或者你的调查会对他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损害,他们就不愿意接近你,不肯说出真心话。也就是说,要做好社会调查,首先要建立好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关系并相互信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a8aa5de0b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