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的封刀之作..新馆选址在苏州古城内;紧依古典建筑和园林—它北倚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东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对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接城市干道齐门路;以一水池为中心.. 二、平面功能分布 苏州博物馆是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新馆建筑群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西部的展厅分别由两个中心联系起来 ;东部则布置一个方形露天院落 ; 围绕它的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房等.. 三、周围环境的融合 为充分融入所在街区环境;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沿袭苏州民居粉墙黛瓦的基本元素;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苏州博物馆以地面一层为主;采用地下一层;局部安排二层高度..三条轴线的布局与忠王府格局十分和谐;而且建筑采用院落式与周边相应;从平面看不出什么差异..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着拙政园的补园;新旧园林景观融为一体.. 四、建筑结构 建筑大量使用玻璃和开放式钢结构;代替了苏州传统的木质材质.. 五、建筑内部 1、大门入口 新馆大门为玻璃和金属结构; 既有传统建筑文化大门的造型元素; 又以现代材料赋予其崭新的风格..进后;前厅以较小的空间压缩视角;与后面进入庭院形成强的空间对比;有先抑后扬之感..入口有一条明显的路线游览者引向山水庭院;有玻璃材质的圆形入口;庭院景色影若现.. 中入烈将若2、中央大厅 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连接着前厅与庭院..是整个建筑群的最高高度..贝聿铭将中庭设计成八角形;其中;三角形与菱形也是主要的造型元素;由于形体多变;透过顶窗照射进来的阳光形成了有趣且微妙的光影效果..正对入口的是一整面落地玻璃;外面的园林景色一览无余;成为中庭最引人入胜的风景..两侧的墙面上有两个菱形的窗洞;可以看到外部景观.. 3、庭院 庭院巧妙地运用水面;全馆的中心池塘对岸是拙政园的白墙;白墙之下是贝聿铭“以壁为纸 ;以石为墨” 的石片假山;直曲石桥连着各个建筑;庭院还有一个现代结构的八角凉亭;整个庭院极具苏州园林韵味.. 4、廊道 廊道利用其狭且长的特点用来连接散落的建筑使之成为整体;在引导暗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参观流线的导向性更为明确..廊道中有六边形的廊窗;由窗取景;使人移步换景;若隐若现;像一幅幅天然装饰画一样;运用“欲露而先藏;欲显而先隐”的园林技巧..按照设计中的参观流线 ;既可观赏精美绝伦的藏品 ;亦可观赏不同角度的建筑景观.. 六、与苏州民居以及园林的有机结合 苏州博物馆沿袭苏州民居粉墙黛瓦的基本元素;用白墙灰瓦代替传统白墙黑瓦;屋顶来源于苏州传统坡顶——飞檐翘角..苏州博物馆为现代博物馆 ;功能的差异决定了空间与苏州传统园林空间相差甚远..苏州博物馆博运用内聚院落;沿用了苏州园林的内向布局形式..庭院的池塘、假山、竹林、石桥等将苏州园林风格发挥的淋漓尽致; 七、几何提炼 贝聿铭善于运用几何形态;苏州博物馆新馆外观呈几何形;极具现代特征;新馆屋顶坡度与远处苏州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一致..在屋顶的处理上使用了不同几何形体反复变幻的手法..屋顶的框架线有大小正方形和三角形构成..博物馆里也是到处可见的三角形、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几何图案.. 八、光线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聿铭的名言..苏州博物馆的中央大厅变幻的几何形体屋顶;顶部玻璃材料做成的采光井使其光影效果很好..廊道的三角形屋顶全部是由金属百叶和玻璃组成的;阳光透过这些条状结构在墙面上形成了连续的光影图案;让原本单调的走廊顿时生机勃勃;饶有趣味..由于展出多书画、工艺品可以受一点自然光;展厅有几何形天窗;光线柔和.. 九、总结 苏州博物馆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贝聿铭提出的“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思路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b50c995b2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