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发现吧!秘密就在我们身边

时间:2023-02-10 00:33: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去发现吧!秘密就在我们身边

作者:寒烟

来源:《作文大王·中高年级》2013年第10

有人说,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句话,延展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是适用的。比如,生活中从来不缺乏哲理,而是缺乏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着科学常识,只是常常被我们忽略了,没有被发现……因此,只要我们留意,就能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发现一些生活哲理,发现一些科学知识,一些生活小窍门……

发现,是一个过程。把这个发现的过程记录下来,当然是一篇记叙文。发现,需要有人去发现,需要一个被发现的对象,需要发现那个现象背后的真相。总结起来,在这样一篇记叙文里,必须有这样一些要素:发现的人(一般是而不是别人),发现的对象(你发现了什么?从现象到本质),发现的过程(开始、发展、结果)。 这样说太抽象,我们还是以具体的例文来分析吧。

在吃早餐时,我把一个煮熟的鸡蛋剥了壳,竖着放在一个玻璃瓶的瓶口,鸡蛋有一小半没入瓶中,我习惯地用手按压着鸡蛋。当鸡蛋被我按进瓶里时,它却碎成了几块。(从鸡蛋不能被塞进玻璃瓶写起。)这时,我突然想:能不能把这个鸡蛋放进瓶子里而不损坏它呢?我向爸爸提出了这个问题,爸爸想了一会儿说:应该没问题。(提出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发现的对象。)

爸爸找出几张废纸揉成一团,用火柴将纸点燃后小心地丢进瓶里。(描写过程。)爸爸对我说:看好了,我要变魔术了!他把一个剥了壳的鸡蛋放在瓶口上,用手轻轻地按压,只听的一声,鸡蛋完整地掉进了瓶子里。(过程描写得流畅、紧凑而有趣,确实有变魔术的味道。把鸡蛋完整地放进瓶里,这个貌似不能成功的事,爸爸做成了。这个过程,是发现,但这样的发现还仅仅是表面现象。)

我十分惊讶:这里面有什么窍门呢?窍门,这才是要发现的本质。)爸爸说:门是……”爸爸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妈妈打断了:别急,等我做一个小实验,你就能知道其中的窍门啦。(爸爸刚要讲出窍门,就被妈妈打断了,这个情节安排得非常巧妙,使文章有了曲折起伏,行文变化有趣。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往往就失去了文章的韵味。写文章,也要讲究高低起伏,有变化,有节奏感。作者这一笔安排得非常好。)

只见妈妈找来一只瓶口较小的玻璃瓶,又找来一个打火机和一张纸。在妈妈准备的空隙,我便问:妈妈,你这是要做什么实验啊?妈妈回答道:我要做的实验是拔火罐。至于你想知道谜底,看完我这个实验,你一定会明白的。(用这一个实验来说明前一个实验,两个实验原理一样,但现象不一样,这样安排很巧妙,很生动。)妈妈准备完后挽起袖子,用打火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靠近了纸,然后她一按打火机,纸地燃烧起来,老妈不慌不忙地把纸塞进了瓶子里。过了一会儿,瓶中的火苗灭了,老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玻璃瓶扣到了左手手臂上,过了一会儿,老妈把手旋转,转到了瓶子朝下的方向,瓶子居然没有掉下来!这也太神奇了。(描写现象。)妈妈又叫我试着把瓶子拔下来。我试了试,我这个大力士居然拔不下瓶子来。(这个实验写得一气呵成。——之所以说这样安排很巧妙,是因为,作者貌似是以第二个实验说明第一个实验,其实更是以两个实验来说明一个原理。两个实验让人看到的现象截然不同,但它们的原理是一样的。这样,透过现象看本质,也是从众多的现象中探索到本质。)

妈妈见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笑着向我解释:当纸燃烧时,用掉了瓶子里的氧气。氧气用完后,火焰熄灭,瓶子外面的空气压力就大了,这样扣在皮肤上的瓶子,就被牢牢地吸附在皮肤上,所以瓶子才不会掉下来。前面那个实验,在推鸡蛋的过程中,由于鸡蛋把整个瓶口都封住了,所以外面的空气不能进入瓶里来取代消耗掉的氧气,于是瓶里的气压降低,鸡蛋就被吸入瓶里。(通过妈妈的话来揭示这两个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既是生动的解说,又是总结。整个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从现象探索到事物本质的过程。)

这是一篇文章的中间部分。这部分在情节安排上非常巧妙。在这里,一起去发现的人物有三个:我、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既是实验的表演者,又是发现的参与者;而,既是提出问题的人,又是自始至终观察整个实验过程的人。为什么要安排三个人物呢?如果整个过程只有爸爸或者妈妈在做实验表演,就会显得单调。现在爸爸和妈妈轮流来做两个不同的实验,文章就生动有趣得多。另外,两个实验之间的关系,作者也安排得非常巧妙。从现象本质这一发现的过程来说,这两个实验是并列的,而从文章的结构来说,第二个实验是说明第一个实验的,这两个实验又是递进的关系。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描写生动,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be2def80e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