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简介 从文学史的角度欣赏这首诗,不难感到它有一股新鲜的气息。初 唐是我国古代一个强盛王朝的开端。唐代诗歌在我国文学出现了高峰。 延续二百年左右的诗歌的大革新、大发展是以初唐为滥觞的。王、杨、 卢、骆等当时的诗坛健将是较早出现的开拓者。首先,他们反对唐初 那种从六朝承袭下来的浮艳的诗风。杨炯说,王勃“尝以龙朔初岁, 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 ;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 ; 影带 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 业。”可见他是有意识地改革诗坛的弊病,提倡刚健的诗风的。就拿 王勃的这首诗来说,该诗一洗绮丽之习,质朴雄浑,横溢奔放,曾使 那时的读者耳目一新。这种诗风尔后就大大发展起来,成为盛唐诗坛 的一种主导的风格。其次,他们对新诗体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以五言律诗为例,这种在唐代逐渐成熟和盛行起来的新诗体,在王勃 等人的笔下已经开始尝试和形成了。王勃的这首诗,就是二首相当成 熟的五言律诗。再读一读王、孟的五律,进而读一读李,杜的五律, 就会发现这种新诗体在有唐一代的发展如大江奔流,一脉相承,而越 往前去波澜越壮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简介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著有《滕王 阁序》。绛州龙门 (今山西河津 )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学者,号 文中子。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 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 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 (666) 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 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 (672) ,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 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 或三年(676) ,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 死。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 “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 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 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诗今存 80 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 90 多篇。 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 20 卷、 30 卷、 27 卷三种本子,皆不传。现有 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 16 卷; 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 子安集笺注》,分为 20 卷。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 古钞《王子安文》 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 13篇(实为 12篇,其中 6篇 残缺)。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 1 册, 共 24 篇,即增杨氏所无者 12 篇,且补足杨氏所录 6 篇残缺之文。罗 氏序文中还提及日本京都“富冈君 (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 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 1 集有《王勃集残》 2 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清宣统三年 (1911 年),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c074cea05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