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追求有生命意义的学习 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马丽丽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转化的过程。由此,杜威特别关注儿童经验的改造。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把杜威的话倒过来说,认为生活即教育。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乃生活的改造。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生活化的教学。 所谓“生活化”即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那么,该如何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呢?现将自己的点滴想法阐述一下。 一、观察体会,踏上语文与生活的起跑线。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 如《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再如《夕阳真美》一文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夕阳,领略夕阳的美景;《云房子》一文就可指导学生去观察雨后白云的变化,了解它的姿态万千,变化多端。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情景表演,连接语文与生活的导火线。 “今天永远在重复着昨天。只不过是今天比昨天增添了新的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是过去人们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由于学生的原认知与文本之间很难建立起某种联系,这就为学生体验教材中的作者生活的感悟增加了难度。建立起学生的原认知与教材之间的联系,是解决学生与文本脱节的重要手段。然而单纯依据教师的讲解是很难唤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必须依托文本内容再现文中原有生活的情境,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对文本作深入地体验与探究。 教学诸如:历史类、寓言类、诗歌类等文章时,因为这些文章大多与学生的原认知有一定的距离,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建构起文本的内容。每每遇到这类文章,我总设法让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联系,为学生理解文本降低坡度。或为他们播放有关当时的记录片、电视剧;或组织学生在熟悉文本后让他们自主的演一演文本的内容,在演的过程中,体验文本情境。 例如,在教学历史题材《负荆请罪》一文时,文本所提供的内容是三个相互独立又互为联系的故事情节,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内容,再现当时的生活情景,我组织他们分别查找资料,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体会当时生活状态,之后让他们先在小组内预演一下,然后再组成评审组评定最佳演出的小组。通过相互比赛、相互评判,学生体验了当时生活的情境,对当时人物语言都有所感悟,表演起来惟妙惟肖,引人入境。情境演绎在学生的原认知与文本间架起了桥梁,为学生很好地体验文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三、生活随笔,架起了语文与生活的桥梁。 语文学习以课堂为主,但仅仅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是不能真正学好语文的。语文教材中的篇篇课文无不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语文学习一旦割断与生活的联系,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显得枯燥无味。因而语文学习一定要向生活拓展,树立“大语文观”,提倡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生活随笔是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的一种好的方式,生活随笔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角落,从而使得语文学习的空间更宽广。 学生在看电视时,把精彩的台词、广告语写下来,这是在学习语文;学生在与别人交谈时,把别人说的有见地的、有趣的话写下来,这是在学习语文;学生受到表扬或批评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是在学习语文。所有这些都是在学习、运用语文。比如我班有位学生看到修路工地上这么一句醒目的公益广告词:“为了明天的方便,请克服今天暂时的不便”。他觉得说得好极了,便记了下来。有位学生发现有燕子在他家房梁上做窝,他觉得很奇怪,也很感兴趣,这是他以前从未见过的,便在生活随笔中写下了他的观察和感受,其中有这么几句话:“燕子的窝是燕子用嘴衔来湿泥一点点粘起来的。不停衔、粘,用了近一个月时间窝才做成。它是多么辛苦,多么勤劳啊!我所缺少的就是燕子的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写得多好。所以写生活随笔使得语文学习走出了课堂,走进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总之,课堂是语文教育的主阵地,社会是语文教育的大课堂。正所谓“一切生活皆语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我们应该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做到“语文生活化”,坚定不移地进行语文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实施个性化的阅读,必须建立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强调学生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感想。而课堂教学,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d9b904f2e3f5727a5e962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