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价值初探】毛笔字书法欣赏 中国书法之所以几千年来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主要是源于它丰富的线条表现形式、优美的结体原则,以及文词的特殊的表现力。线条的质感,字体的神韵,文词的雅致是书法创新的灵魂也是其艺术价值之所在。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书法表达情感的方式大体包括两个方面即感性的线条(结构)与理性的文词。文词的尽管直观而可读,体现着作者内在的情感与学识修养;线条(结构)虽以感性形式存在,但却含蓄而难解,反映的是作者的艺术品位与功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探讨书法的艺术价值,我们必需对构成书法形式美的线条、结构等因素,以及直观表达情感的文词进行全面的解读。 一、变化丰富的线条形式美 康德曾说,线条比色彩更具有审美性质。毛笔书写中点、横、竖、撇、捺、折、钩、挑等基本笔画的形态特征,加上中国毛笔尖而圆的形态、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特点,和宣纸浸润的效果,才能写出不同形态的线条。中国书法的线有粗细、曲直、浓淡、虚实之分,不同的线条,可以给人不同的视觉印象和不同的感受。粗线给人的视觉印象是强而有力,细线给人的视觉印象是纤弱,曲线给人的视觉印象是柔和,直线给人的视觉印象是刚直。垂直线和水平线给人以静止、端庄、平稳的感觉,而斜线则给人以活跃和的感觉,形成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用笔、用墨。中国书法特别注重笔法的研究,注重起笔、行笔和收笔产生的不同效果,不同的用笔方法也会产生不同质感的线条。藏锋给人以凝重、含蓄的感觉;露锋给人以自然、草率的感觉。中锋用笔线条、圆润、劲健;侧锋用笔线条方扁,刚硬。与此同时,行笔快慢也会产生的不同效果,行笔快给人感觉高兴和轻率,行笔慢给人感觉凝重和老练。因此中国书法诸种书体中不论是静态书体还是动态书体都能动中有静、与动与静,给人以不同的空间想象力与审美感受。中国书法还特别讲究墨色的运用,我们常说墨分五色,干、湿、浓、淡、枯,以及晕化的趣味追求赋予书法绘画的特殊效果。在宋从后的文人书画家的作品中这一特色最为突出。浓线重,淡线轻,实线静,虚线动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书法形式美的内容。正是这种特有的用笔方法、用墨方法使中国书法的线条有高低、长短、粗细、大小、黑白、浓淡、虚实、缓疾、干湿、枯润、强弱的变化和层次,使中国书法充满了丰富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张旭《古诗四帖》全卷中锋用笔为主,却又不回避侧锋,故而笔画圆浑通于篆法,又有侧势的妍美。起笔逆锋蓄势、收笔反向回锋,很少顺势出锋,因此字态凝炼而又奔放。墨色随笔势连绵、笔锋起倒、运笔缓急而变化,通篇具有浓淡燥润的丰富笔墨意蕴。 二、中和平稳的结体、章法构成美 书法的结体一般是指单个字的布白。古人于此有许多,隋代智果著有《心成颂》,唐代欧阳询有《欧阳结体三十六法》等诸多相关结体的论著,由此可又看出结体有其构架和搭配的形式美规律。重心平稳、对称、平正可以说是中国汉字结体的第一要求是。王羲之《书论》云:“夫书字贵平正安稳”,历代好的书法作品,特别是篆书、隶书、楷书等相对静态的字体,大多在结体上首先具备这一基本条件。其次还要具备中宫收紧,四肢伸展、上紧下松的特点。中宫收紧预示着力量的聚集,四肢伸展则显示出运动和力量。如果一个躯干大而四肢短小的人,给人臃肿没有力量的感觉;中宫收紧,四肢伸展,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整体观,人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上紧下松是人的视觉审美特点的要求,通常物体进入视线的一般偏低,上短下长、上紧下松会给人伸展的感觉。因而书法上每一个字写得上紧下松才能符合人的视觉审美的特点,符合自然之美。但我们知道,对称、平正在一定程度上是端正的极端表现,汉字的结体往往要在平正的基础之上,追求奇险之势,通过巧妙地把握重心,使字态化险为夷。行书和草书最为典型,结体不拘泥于一个字的重心平衡,俯仰侧欹,随势生态,追求整体的平衡。有时看单字结体站立不稳,感觉丑怪,但当将它与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f8ccbd6ea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