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摸”与“琢磨” “捉摸”与“琢磨”读音相近, 都表示心理活动。但这两个词的词义和搭配成分都有所不同。 先说词义。“捉摸”侧重“猜测”“预料”, 多用于对某人脾性或言行用意的猜测、把握, 有时也用于对某种情况的猜测、预料。“琢磨”则是“反复思考、仔细考虑”的意思, 多用于对某一具体问题采取何种对策或做法的考虑, 有时也指对文章中词句含义的思索、体味, 还可以用于人。但同样是以人为对象, “捉摸”重在对人的脾性、用意的猜测, 而“琢磨”是根据某人的言行举止进行仔细深入的考虑, 从而对此人作出评判。如: ①永辉这孩子的脾性还是令杨绍荃捉摸不透。 ②她十遍八遍细细琢磨过了九强, 他是流里流气的角色, 但还不是一个色狼恶棍。 由于词义侧重点不同, 两词的搭配成分也有区别。 “捉摸”常与否定性成分搭配使用。例如前面加否定的状语:“难以捉摸”“无法捉摸”“不可捉摸”;后面跟否定的补语:“捉摸不透”“捉摸不定”。否定的状语与补语, 只能选用一个。“捉摸”的对象常常被提到动词前面, 动词后面就不再带宾语, 如“A令B难以捉摸”或“A令B捉摸不透”。当然, “捉摸”有时也可以带宾语, 如: ③工人们捉摸到情况不好, 有的就来问:“还能如期出铁吗?” “情况不好”是“捉摸”的内容宾语, 即猜测的结果。“难以捉摸”“捉摸不透”等表示猜错或没猜出;而“捉摸到+内容宾语”则表示猜对或猜出了。因此“捉摸”更注重行为的结果如何。 “琢磨”却注重行为进行的过程, 故其搭配成分往往强调行为的持续性、时间性或突出行为的细致深入。因此它的状语多由形容词、时间名词或时间副词等充当。如例②、例④、例⑤。 ④要不你怎么天天琢磨着起了山火时哪样逃命? ⑤我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 “琢磨”的后面可以是“着”“起”“很久”等, 表示进行义、起始义、持续义。如例④、例⑥、例⑦。 ⑥这天晚上, 我在灯下写材料, 琢磨起他白天的话, 觉得纳闷。 ⑦这事我琢磨了很久。 上文说过, “琢磨”带上宾语可以指对某个具体问题的对策、办法的考虑, 因此宾语中常有“怎样”“如何”等词, 或者宾语由“主意”“道理”等词充当: ⑧我正琢磨着该怎样打破这僵局, 想不到他竟开口了。 ⑨我琢磨出一个主意。 此外, “捉摸”与“琢磨”的近义词也不同。前者有“猜摸”“猜测”“揣摩”等, 后者有“思摸”“考虑”“思索”等。 捉摸:指猜测, 预料。 如:他说起话来总是闪闪烁烁的, 叫人捉摸不透。 琢磨:指反复思索, 考虑。 如:仔细琢磨一下这件事情的应对措施。 拓展资料: 捉摸, 汉语词汇。 拼音:zhuō mō 出自赵长卿 《满江红》等。 摸索;揣测 宋赵长卿《满江红》词:“人心险, 天又怎生捉摸?”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却说朱武、杨春两个正在寨里猜疑, 捉摸不定。” 明徐渭《电》诗:“灭明难捉摸, 搜索愈逃逋。” [1] 清赵翼《瓯北诗话·七言律》:“ 东坡 出, 又参以议论纵横变化, 不可捉摸。” 叶圣陶《给少年儿童写东西--代发刊词》:“美出自心灵, 出自作者的高尚情操。这样说似乎有点玄虚, 其实是可以捉摸的。” 琢磨 zuó· mo [轻声字注音不标调号, 但在注音前面加圆点] 思索;考虑; 揣摩。 老舍《赵子曰》第十四:“好极了, 你算把古人的举动态度琢磨透了!” 《花域》1981年第6期:“他话中的意思, 我当然可以琢磨出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00dcce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