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关于横尸遍野的诗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战死者的白骨暴露在田野,千里之间荒无人烟,连鸡叫声都听不到。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说明战乱带来的惨景。 语出三国魏·曹操《蒿里行》。 诗曰:“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是一首挽歌。《蒿里行》属相和歌相和曲,言人死魂归蒿里。曹操此作是借古题写时事,叙述汉朝末年讨伐董卓时群雄争权,造成战乱,人死地芜的景象,是当时实录。 这首诗写于诗人集聚征讨董卓期间。人数众多,形势良好,“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诗人对于征讨还是充满了期望的,也凸显了诗人渴望天下统一的愿望。然而,这些军队却内部军力涣散,为了利益甚至在内部挑起了争斗,自相残杀,甚至“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内部分裂不但使得征讨“群凶”没有获得意想得到的成功,反而因为自相残杀使得“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诗人睹此惨景,不觉“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首诗最著名的就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所描写的战争惨状,在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诗人一生多次出征,真正见识了战争中的惨状,所以写出这样的诗篇,也是情之所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0df123351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