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中的平仄怎么分? 对联是从古代格律诗中发展出来的文学体裁,只有两三行,即上联,下联,横批(横额)。看似简单,其实规矩,禁忌很多,要求极严。这里不提结构,词性,特殊形式等等方面的要求,只说音调即平仄的要求。 求平仄的目的是使诗,词,曲,对联等等具有节奏分明(平,仄交替出现),抑扬顿挫的形式,它同押韵,对仗等等一起构成了韵律感,音乐美,便于吟咏诵读,广为传播,这也是唐诗,宋词,元曲等古代优秀文学作品能够流传千百年,仍被我们喜欢的重要原因之一。 旧时对联要求上联,下联的所有字平仄完全相反,遵循的是古韵'平水韵''词林正韵'等等,还有入声声调(入声字),'严式对联'很难。请看古诗巜钱塘湖春行》中是对联的诗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 仄仄仄平平仄仄, 谁家新燕啄春泥。 平平平仄平平平。 这里除'争,啄'在第5字,未能平仄相对外(但符合今天一三五不求平仄的要求),其他位置的字全是上下联平仄相反的。 古汉语,旧时代一般分为4个声调:平声(大约包括了今天的阴平,阳平即一二声)是'平',,而'上声,去声'(这二者与今天基本一致),和'入声'都是'仄'。 今天汉语拼音,普通话已经没有入声声调(一些地方语言还有,这里不提),原来的'入声字'已经分别归入其它三个声调中了,对联的平仄要求也降低了,用的是'中华新韵',属于'宽式对联'。且看我总结的歌诀: 新式对联平仄歌诀: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或以词组称;(偶数位置的字求上下联平仄相反,奇位的字则不强求,或者以词组,短语的最后一个字来论); 上联仄结尾,下联平收声。(最后一个字上联的是仄,下联的是平。本条是区分上联,下联的标准。) 拼音普通话,三四声是仄,一二声是平,轻声也是平。(阴平,阳平及轻声是'平',上声,去声是'仄'。) 不管上下联,都忌三连仄,也忌三连平。(不能连续三个字都是平,不能连续三个字都是仄。这条前边,中间可以不守,但结尾三个字必须遵守)。 短联格外严,长联可放松,但求每一节,结尾最好守。(长联一般指超过十字的,需要标点符号断句分节的对联,一般追求意境 ,结构一致,词性相同等等对得上,平仄等方面的要求比短联放松了,有时还允许上下联出现相同的字,而短联一般严禁上下联有相同的字,除非是'拆字联,合字联'等特殊对联。) 长联举例,南京洪秀全天王府旧时纪念联: 天命诛妖,杀尽群妖,万里江山归化日。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王赫司怒,勃然一怒,六军甲胄逞威风。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这里一是旧时'入'声字,所以是仄。化日,即光天化日。 玩对联首先要问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只是为了娱乐一把,那就不用守规矩,只要上下联字数相同,意思通顺就行了。 如果想在传统文化,诗词方面有所作为,那就要好好学习对联的平仄,规矩,禁忌,汉语语法,反义词同义词,甚至修辞手法等等知识,还得有丰富的常识,不能犯逻辑性的,常识性的错误。 比如,网上有一副长联'前中山(明朝'中山靖王'徐达),后中山(民国孙中山先生),前后中山葬钟山(南京紫金山别称钟山,此联还暗含同部分的拆字,合字'钟,中',又是同音字),,有人对出'大熊猫,小熊猫,大小熊猫是雄猫',勉强算宽式对联,但犯了逻辑常识错误。我替他把后半句改成了'大小熊猫含(有)雄猫',可笑的是,后来有人非要把我的回复改成'大小熊猫都雄猫',拜托,你们难道不知道熊猫跟人一样,是要分公母雌雄的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0f189a4a9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