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壮志不言愁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少年壮志不言愁 ——访江西省余干县九龙中心小学校长史南城 记者:刘 婷 史南城一直忘不了2001年的那个挥汗如雨的夏日,经过全县公开选拔竞聘,他成为九龙乡中心小学校长。在接过聘书的那一刻,年仅28岁的他立志要干出一翻大事业。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严重错位。初次报到,出现在史南城眼前的学校的确让他有点措手不及。校园没有操场没有围墙,连一条象样的路都没有,人一踩上地面,灰尘便扑扑往上扬。而据学校其他老师介绍,下辖的14所村小比这里更简陋,连厕所都没有。 正所谓少年壮志不言愁,史南城不是轻言放弃的人。和许多成功者一样,他信奉一件事要么不做,做就要做好。经过一个月的细致调查研究后,他果断提出未来五年学校总体发展目标:五年之内,争创五个“上游”,即使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设备、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均达到全县上游的水平。 这“五个上游”的奋斗目标,在当时许多人看来,只不过是这位年轻校长的豪言壮语而已。 改造育人环境 建设校园精品 学校是一方净土,她是文明、进步、知识的标志。史校长理想中的校园,也应该是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园内充满童心、意趣、童乐,而不应该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糟糕境况。为了改造校园环境,他可谓是殚精竭虑。一方面在学校内部厉行节约,开源节流,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学校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和有关部门支持,引进外资,加快硬件设备设施更新发展步伐。凭着他的赤诚和执着,当年学校就争取了各方面的帮扶资金20多万元。 也许是追求卓越的性格使然,虽然九龙中心小学地处偏僻乡村,史校长却有一种建设精品校园的意识。他要以中心小学为龙头,为各村小做出示范样板。在改造校园硬件设施的同时,他更加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悬挂张贴名人名师挂图,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图书角、知识长廊等,使学校的每面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悄悄地,渐渐地,几年来,中心小学变了!校园整洁优雅,四季常青,书声琅琅,每个角落都散发出浓郁的人文气息,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而与此同时,史校长合理调配资金,逐步改善各村小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消除了危房、平房,改造了厕所,硬化好路面。在全省“普九”达标验收活动中,九龙中心小学代表全县顺利通过评估。 铸造强师队伍 树立名牌效应 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对学校来说,就是教师的竞争。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工作不断攀高最坚实的基点。这是史校长一直十分清晰的思路。为此史校长专门制定了《九龙乡中心小学青年教师培养目标计划》,提出“一年合格,三年良好,五年行家,五年以上自成风格”的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提高。除了定期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听课、进修学习外,学校每年9月都会开展一次“拜师会”,请青年教师中的骨干教师谈成长体会,让老年教师谈育人经验,通过“师 1 徒结对”活动提高在岗教师的业务水平。史校长还利用自己在南昌学习的机会,建立起一批教育专家、学者、名师的联系,千方百计邀请他们来学校作讲座,上示范课、指导课。针对新制度下教师们普遍的压力感,他又及时请来江西教育学院心理学硕士王坚教授前来进行心理辅导,疏导减压。学校每学期都会在进步较快的青年教师中树立一至两名典型,表彰一批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等,激发起教师群体的事业感、成就感。 “现代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而不是单纯的教书匠。”史校长如是说。在他上任之前,学校没有一项课题立项,没有一篇论文发表,没有一名学生获县级以上奖励。基于此,史校长喊出了“科研兴校”的口号,开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教育科研在校园里生根发芽。他手把手地带领、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从选题、立项、开题到实施、结题,让教师们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感悟到教科研的魅力与乐趣。迄今,全乡各校共承担了17个县、市级课题,其中四项已经结题。教师有63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励,15人次在各种县、市级教学大比武中获奖,25人次被评为余干县先进工作者。学校还汇编了《笔耘》论文集,专门刊载教师论文与教学心得,每学年出一本。“校长是老师的老师”,史校长本人从2001年至今,撰写教学论文15篇,其中14篇获省级以上奖励,部分作品编入《江西教育》及《江西教育科研》。 蓬勃的教科研活动的直接受益者是学生。如在学校开展的“小学生日记比赛”中,老师们评选推荐出的30多篇日记都在《小学生日记》杂志上陆续发表了,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激起校园内的写作热潮。在历年的全县抽查测评中,学校有多名学生获一等奖。 六件法宝立威 振兴一方教育 史校长上任时相当年轻,可经过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却在全乡树立了相当高的威信。史校长笑着总结,当好这个校长,他有六件法宝:德、识、才、情、法、廉。 治校先立德、育人先育德,史校长始终坚信“万事德为首”。他有强烈的“公仆意识”,总是把自己放在学校普通一员的位置上,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搞特殊化,保持清正廉洁。他的知识、才能和学习的精神让他成为了九龙的“首席教师”,让全校师生佩服。 只有发挥调动全体教师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才能使学校发展获得无限的力量源泉。史校长在管理中时时处处体现人性化,他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与具有人文特色的“软”管理相结合,在制度中渗透着大范围的人本管理思想。在工作中,他不断了解教师,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知人善任;在生活中,主动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的权力和创新精神,与教职工建立起良好的感情。当然,人缘好,并不等于要放弃原则。在九龙中心小学有一本厚厚的《系列管理制度汇编》,大到学校章程、校长职责、德育工作、教学常规,小到电脑室管理、美术室管理等等都有严格的条条框框。严密科学的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按规律有序运转,有条不紊,和谐并进。 “品德是灵魂,知识是基础,才能是关键,情感是动力,法治是维护,廉洁是保证。”正是靠这六件“法宝”,史校长把这个偏僻落后的学校变成了“精神文明的校园,培养人才的学园,发展个性的乐园,优美整洁的花园”。学校先后被评为余干县工会先进集体、 “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支部、先进集体。史校长本人也被评为余干县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余干县十佳杰出青年。 成绩只代表过去,目光总是长于路程。史校长没有徜徉在功劳薄上,更没有停下奋进的步伐。他依然心无旁鹜地固守着自己心中的那份教育情怀,扬帆逐浪,力争上游!2618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1b814b769dc5022aaea00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