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故乡》“三部曲”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探究《故乡》“三部曲” 鲁迅的《故乡》从结构上看,是从三部分安排的: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而从内容上看,文中包含了三大内容:故乡景,故乡人,故乡情。故乡景又有三个:一是现实中的故乡,一是回忆中的故乡,一是理想中的故乡。作者通过描绘故乡景写故乡人抒发了对故乡的情感。可以说是物异人非情不同。故乡人是小说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最能表现故乡的精神面貌的变化的。 一、故乡景 1.现实中的故乡景:当“我”怀着急切的心情回到故乡,谁知“渐近故乡时”,出现在“我”眼前的却是:阴晦的天气,呜呜响的冷风,苍黄的天色,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是一幅衰败荒凉的农村景象,仅从这些阴沉昏暗的色调,读者可以知道,故乡已破败至此,可见故乡人的生活该是几多困苦啊! 2.回忆中的故乡景:在“我”的记忆中,“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经母亲提起闰土——“我”童年时候的好伙伴。顿时,“我脑海里闪现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海边还有五色的贝壳,还有各色的鸟类……其间还活跃着一个英姿勃勃的少年,在守望着一望无际的瓜地。这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般的境界,明快鲜活的色调构成了这个幽静而又活泼的世界。幽静而不沉闷,活泼而不杂乱。动静相生,和谐自然,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生活图景。这记忆中的故乡景正表明了记忆中的故乡人生活无忧,充满了活气。 3.理想中的故乡景:现实中故乡的山水让“我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而记忆中的故乡虽然美好,但毕竟已成记忆,不是故乡的现实。现实中的故乡却是令人难以忍受的,于是“我”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希望,希望现实中的故乡也像记忆中的故乡那么美好,甚至是更加美好。“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与记忆中的故乡相似的景象,是一种充满了生气的新的生活的图景。作者在此不只是提出希望,还告诉人们应该为了实现希望去追求美好的未来,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二、故乡人 故乡人是小说中表现的主要内容。闰土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写了他的变化。经过了二十年岁月的流逝,闰土少年时代的天真活泼早已全然不见了,站在“我”面前的是迟钝麻木的中年闰土了,他“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闰土巨大的变化让“我”觉得惊异和悲哀:先前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而现在他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是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先前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索、说话脱口而出、有智有勇、朴质而生动、热情又纯真的少年,而今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 而又含糊,行动显得迟钝麻木。先前对“我”“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不仅告诉“我”很多稀奇的事,还送“我”很好看的鸟毛,不仅对“我”热情友好,还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但是现在闰土对“我”恭恭敬敬,称呼“我”为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让“我”觉得气闷。对生活的态度更是不同了,先前无忧无虑,天真活泼地生活,如今却是他“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而他却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小说运用对比成功地塑造了闰土这个典型农民形象。 杨二嫂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小市民的典型形象。同样是通过对比写出了杨二嫂二十年前后的变化,先前的杨二嫂“终日坐着”,人称“豆腐西施”,”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二十年前的杨二嫂年轻漂亮,安分守己,生活虽不是很殷实,但还是能维持的。二十年后的杨二嫂又老又丑又瘦,“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幅外貌不只是岁月流逝的缘故,更多的是因为生活艰难刻下的痕迹。她变得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爱搬弄是非,爱唠唠叨叨。想方设法从“我”的搬家中捞点东西,真可谓能骗则骗,能拐则拐,毫无道德感,早已不是安分守己的生意人了。杨二嫂是个既可笑又可悲、既可恨又可怜的人物,她是属于“辛苦恣睢而生活”的一类人。 小说中的“我”,有作者的影子,但绝不等同于作者。严格地说,“我”曾是故乡人,与故乡有着非常复杂的情感的人。“我”虽然漂泊在外,“辛苦辗转而生活”,但对故乡一直怀着美好的记忆。当看到故乡衰败冷漠的现实,“我”深感悲哀失望,但内心深处还是怀着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我”对闰土怀有深厚的感情,表现了“我”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与爱,对封建等级观念的否定。“我”不是消沉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三、故乡情 小说中,因故乡的景象不同,对故乡的情感也有所变化。当“我冒了严寒”,不远千里,怀着急切的心情回到故乡,却不曾意料到故乡竟如此萧条破败,在“我”的眼前却是如此的陌生,如此的意外。“我”于是当即便否认这是“我”时时记得的故乡。“我”的心情是那么沉重,沉重得难以接受故乡的现实,但“我”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只好自我安慰“故乡本也如此”,但“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表现了“我”无限忧愤之情。而事实上在“我”的记忆中依然保持着少年时的美好的故乡印象,它是那么神异,鲜活,有动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对这一切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欢喜,记忆中的故乡的小伙伴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我”佩服少年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更羡慕他在那个童话般的世界中生活成长。后来他们告别的时候互赠礼物,表现出他们依依难舍的纯真友情,同时也表现了“我”对那个美好故乡的留恋之情。而今现实中的故乡的景象已叫人难受,故乡人的巨大变化更让人吃惊:一个让“我”愕然与困窘;一个让人兴奋又惊异,以致故乡的人和故乡的山水“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只觉得气闷,“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我”于是怀着深深的失望和痛苦的心情离开了故乡。尽管 如此,生活还是要继续的,“我”也并不因此而消沉悲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和下一代,希望他们去创造新的生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1ca55c1e3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