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不烂之舌的故事(最新)

时间:2024-01-03 16:20: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故事版本一

战国时期,秦军了部队把赵国都城邯郸层层包围了起来,当时的形势对赵国来说显得十分不利。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带着他的二十位门客急匆匆地赶到了楚国,希望楚国能够出兵援助赵国度过这个难关。起初楚国并不同意出兵,后来平原君有一位门客毛遂自荐去劝谏楚王。由于毛遂对局势的分析非常透彻,又能说会道,他把出兵援赵对楚国的利与弊解说得头头是道,最后终于说动了楚王,双方正式签订了结盟誓约。这样的结果让平原君异常高兴,他对平日里默默无闻的毛遂称赞有加。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记载平原君所说的话: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故事版本二

有个成语叫“巧舌如簧”,用来形容人能言善辩。诸葛亮能在东吴舌战群儒,蔺相如出使秦国完璧归赵,苏秦游说六国的成功,凭的都是三寸不烂之舌。 历史上还有一位巧舌如簧的人,这个人其貌不扬,甚至丑陋,五短身材,身高却不足五尺(春秋时期尺子小,一尺合现在的七市寸左右),却能“出使四方,不辱君命”。这个人就是齐国的晏子。司马迁将其比为管仲,推崇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

晏子任国相,先后经历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辅政长达五十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晏婴病逝。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三百五十米处。

山东淄博的临淄是古代齐国文化的古城,晏婴的故事在这里广为流传。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晏子”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高尚的品格,赢得老百姓的喜爱。在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现在,临淄有一条路叫晏婴路,就是为了来纪念他而命名的。 晏子体形矮小,有人说他这是让“心眼”坠的,让巧舌压的。他在齐景公时代表现非常出色。有一次,齐景公派他出使楚国,这就是著名的“晏子使楚”的故事。

晏子出使楚国。那时,楚国强大,总想欺压别的国家。楚王为人很霸道,高傲,听说晏子身材矮小,压根儿没看得起晏子,派人提前在大门旁边扒开一个小洞,让他从这儿钻进去,以此羞辱他。晏子来到楚国,一看大门紧闭,迎请他的

1


人示意他从小洞进入。晏子脸色一变,生气地对卫兵说:“只有到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呢。今天我到楚国访问,为什么让我钻狗洞呢?迎宾者没话可说,只好请他走正门。楚王的下马威被聪明的晏子打回去了。

楚王心里不痛快,出于礼貌,接见晏子,也不跟他握手。开口就说:“齐国没有人了吗?”言外之意,怎么派一个小不点儿来出国访问呢?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八千户人家,大街上熙熙攘攘。人们一起伸开衣袖,就能遮住太阳;一起擦一把汗,就跟下雨一样。肩挨着肩,脚尖顶脚后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齐国有那么多人,为什么派你来当使者呢?”晏子反唇相讥:“我们齐国派使臣有个原则:对方是什么样的国家,就派什么样的人去。如果对方的国王有才能,就派有才能的人去;如果对方的国王没有才能,就派没有才能的人去。我是个最没有用的人,所以被派到楚国来了。 楚王听了,无言以对。心想,这家伙好大胆子,嘴巴功夫如此了得。 一日,楚王设宴招待晏子。大家正吃得高兴,忽然,两个吏卒绑着一个犯人来到楚王面前。楚王问:“这个人是干什么的?所犯何罪?”卫兵回答说:“这个人偷了东西,是齐国人。”楚王听了,转过身来,笑着问晏子:“晏相国,齐国人有偷东西的毛病吗?

晏婴当然知道楚王是以此来取笑自己,报以前之辱,于是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在下听说:橘树长在淮河以南,结的橘子又香又甜;如果把它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成了枳树,结的果实小而酸涩,苦不可食,之所以会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实在是土地的缘故。现在这个齐国人出生在齐国,并非盗贼,而是一个良民,可是为什么来到楚国,却变成了盗贼呢?这是楚国使他发生了这种变化,齐人之于楚国正如橘子之于淮北,这与齐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楚王弄巧成拙,当众难堪。楚王甘拜下风,自我解嘲说:“圣人是不可与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这是寡人的过错,见谅寡人吧!”于是楚王善待晏婴,晏婴圆满完成了使命,回到齐国。晏婴面对着国强而盛气凌人的楚王,毅然予以反击,他昂然不屈,除了维护个人的名声,最终目标还是在保持齐国的声威。 可见算计人就是给自己设陷阱,自己给自己下套往里钻。晏子的巧舌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实在是妙。他就是凭借“巧舌”在齐国的政坛上有了一席之地,声名远播各诸候国。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1f56920ba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