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高望重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3-01-18 01:03:2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德高望重的成语故事

关于德高望重的成语故事 关于德高望重的成语故事1 成语:德高望重 拼音:dégāowàngzhòng

出处:《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释义:德,品德;望,声望。指品德高尚,声望很高。多称颂年高而有名望的人。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道德高一般称颂老人、医师。 近义:众望所归、年高德劭 反义:无名鼠辈、臭名远扬

北宋时期,有个名叫富弼的人,字彦国。他出身贫寒,从小读书勤奋,知识渊博,举止豁达,气概不凡。当时有位前辈见过他后,赞叹说:“这是辅佐帝王的贤才啊!”

富弼二十六岁踏上仕途。四十多年里,他对北宋王朝竭诚尽忠,在处理外交、边防、监察刑狱、赈济灾民等事务中,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不断加官晋爵,先后担任过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成为天子倚重、百官景仰的名臣。

仁宗庆历二年(1042),北方的契丹国屯兵边境,要求宋朝割让关南的大片领土。朝廷决定任命富弼为报聘使者前往敌营谈判。在交涉中,他不顾个人的安危,慷慨陈词,列举两国数十年来结盟友好的历史,劝说契丹王放弃割地的要求,成功地维护了本国的利益。他先后两次奉命出使,第一次赴任,正逢女儿因病去世;第二次上路,又闻报小儿子出生,他都没有回家看上一眼。归国以后,朝廷为了褒扬他的功绩,先后授予他枢密直学士、翰林学士和枢密副使等要职,他都谦逊地再三辞谢,不肯就任。

庆历八年(1048),黄河在商胡决口,洪水泛滥成灾,河北六七十万灾民仓皇南下,涌向京东地区。当时,富弼正遭到政敌的谗言诽谤,贬谪到青州为





1 3


官,他在境内腾出公私房屋十多万间来分散安排灾民,并出榜向当地百姓募集粮食,加上官仓中的全部存粮,都运送到各地散发。到第二年,河北小麦大熟,很多灾民都扶老携幼返回家乡。富弼为国家招募到兵员一万多人,民间颂声载道。天子特派使者前来慰劳,并授任他为礼部侍郎,富弼却辞谢说:“这是臣应尽的职责。”

富弼为人谨恭慈和,即使当了宰相以后,也从不居功自傲,以势傲人。无论下属官员或平民百姓前来谒见,他都以平等之礼相待。神宗熙宁五年(1072),富弼年老退休,长期隐居洛阳。一天,他乘小轿外出,经过天津桥时被市民发现,马上纷纷跟随观看,使热闹的集市顷刻之间变得空无一人。司马光曾称颂他说:“三世辅臣,德高望重。”这个评价是非常符合事实的。 关于德高望重的成语故事2 德高望重的成语故事

北宋时期,有个名叫富弼的人,字彦国。他出身贫寒,从小读书勤奋,知识渊博,举止豁达,气概不凡。当时有位前辈见过他后,赞叹说:“这是辅佐帝王的贤才啊!”

富弼二十六岁踏上仕途。四十多年里,他对北宋王朝竭诚尽忠,在处理外交、边防、监察刑狱、赈济灾民等事务中,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不断加官晋爵,先后担任过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成为天子倚重、百官景仰的名臣。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北方的契丹国屯兵边境,要求宋朝割让关南的大片领土。朝廷决定任命富弼为报聘使者前往敌营谈判。在交涉中,他不顾个人的安危,慷慨陈词,列举两国数十年来结盟友好的历史,劝说契丹王放弃割地的要求,成功地维护了本国的利益。他先后两次奉命出使,第一次赴任,正逢女儿因病去世;第二次上路,又闻报小儿子出生,他都没有回家看上一眼。归国以后,朝廷为了褒扬他的功绩,先后授予他枢密直学士、翰林学士和枢密副使等要职,他都谦逊地再三辞谢,不肯就任。

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在商胡决口,洪水泛滥成灾,河北六七十万灾民仓皇南下,涌向京东地区。当时,富弼正遭到政敌的谗言诽谤,贬谪到青州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24b337f1d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