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中文名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英文名称: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课 程 号: 1630032 授课对象: 开课学期: 全校学生 第 1、2 学期 学 时 数: 32 学 分 数: 2 课程性质: 考核方式: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公共基础必修课 考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开课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执 笔人: 邱丹丹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部建议设立的高校人文素质类课程,为我校本科生的 人文通识课程类必修课。 全课程包括两大系列课程: 《中国古诗文赏析》 和《传统文化精 义》,从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入手,既全面讲授中国传统 文化的发展脉络,也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发展历程与特色,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 观、价值观,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 2.知识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了解中国传统哲学、文 学、宗教、建筑等文化精髓和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并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扩大文化视野, 理解传统的人文精神、伦理观念、审美情趣及其中的现代因素。 3.能力要求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历史地、科学地分析中国优秀传统文 化的特点,从文化的视野准确而深刻地分析、解读中国的现实问题,提升大学生的文化 自信,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去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教学内容 (一)传统文化精义 (1)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概说及文化上的总体特征; 道德观、社会观、生命观、艺术观。 (2)宏扬传统美德 演绎家国情怀 传统美德与家国情怀的内涵; 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的内在关联性; 传统美德的路径。 (3)诸子百家思想精华 中国哲学的萌芽与产生; 两汉时期的哲学思想; 魏晋时期的哲学思想; 隋唐时期的哲学; 宋明时期的哲学家国情怀意蕴下涵养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天人观 (自然观) 、宗教观、 不断实现文化创新。 ... ... (4)国学经典导读 国学与传统文化;大学之道; 《论语》与“仁” ;“道法自然” 。 (二)中国古诗文赏析 (1)散文漫步 古文阅读的关键篇章脉络; 先秦、 两汉、 南北朝散文及名篇简评; 唐宋元明清散文及名 篇简评。 (2)小说史话 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和成型;唐传奇和与宋元话本;明清小说。 (3)书法艺术 汉字字体的演化进程及代表作;楷书笔画的书写;书法作品的章法与布局。 (4)诗词古韵 时代赋予诗歌的内涵;诗歌与自然的关系;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体流派的发展与地位的变迁。 2.教学要求 (1)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历史分期、分类和基本精神的分析,通过对比, 总结出中国传统建筑中蕴含的深刻的天人观、宗教观、道德观、社会观、人生观、艺术 观等重要文化元素, 使学生掌握中国传统建筑中存在的大量显性和隐形文化元素, 具有传承和创新优秀建筑文化的能力的大学生; (2)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学生正确解读家国情怀与传统美德的内涵, 学生积极探究家国情怀与传统美德的内在关联, 承弘扬,应对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冲击; (3)通过对中国哲学教学内容的把握, 平和阅读古代哲学文献的能力; (4)了解先秦儒家、 道家思想核心经典和基本思想, 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自身修养; (5)要求学生了解古代散文的简要发展脉络, (6)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古代小说发生、 以便于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有关文章内 掌握基本的国学知识。 通过本专题 并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 加强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把握中国哲学发生、 发 展及其演变的基本线索, 了解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 基本精神和思维方法, 提高理论水 统美德、 演绎家国情怀的路径。 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的现代人格, 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促进传统美德的传 培养 《楚辞》《诗经》;词 用正确的方法论引导学生分析在涵养传 容、 的思想感情, 把握古代散文的特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修养自身提升意识; 发展的基本认识。 对我国古代小说伟大成就和 重要作品的思想、 提 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 基本发展线索、 规律有基本的认识, 并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 艺术价值。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 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 (7)使学生初步了解汉字书法最基础的常识, (8)了使学生了解文学与时代的关系, 掌握汉字演化进程中的各种字体及代表作 品,通过楷书笔画的书写,了解毛笔的执笔用笔方法; 文学与自然的对照; 掌握诗文中所蕴含的生命意 通过对各时期代表诗作的讲解, 使学 识以及时代赋予诗人的精神气质在诗文中的展现; 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气质得以升华,并从中体悟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 3.时间分配和进度 (1)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 (2)宏扬传统美德 演绎家国情怀 (3)诸子百家思想精华 4 4 4 学时 学时 学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28b42a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