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按信息领域的不同,可以将信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2. 传播学通常把社会传播区分为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3. 动物的信息传播和人类信息传播本质的不同是:能动性和创造性。 4. 美国学A. 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认为人们已经经历两次浪潮,正迎来以信息革命为代表的第三次浪潮。 5. 美国学者A. 哈特把传播媒介分为:示现的媒介系统、再现的媒介系统、机器媒介系统。 6. 地球村的观念是由传播理论家麦克卢汉提出的。 7. 英国诗人约翰.尼尔顿在1644年出版的《论出版自由》这一政治小册子提出自由是人与身俱来的权利。 8. 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拥有对传媒的哪些权利?传播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 9. 信息侵略:信息侵略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试图利用自己在传媒和信息上的优势,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渗透和推广到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传播体系和精神领域,最终达到嫁接和取代的目的。 10. 在传播的整体互动模式图中,构成外围的边际因素的四个要素是:核心要素、次级要素、边际因素和干扰因素 11. 传播流研究的三部曲是:《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创新与普及》。 12. 集合行为中主要的信息传播方式是流言。 13. 组织:从广义上来说,任何由若干不同功能的要素按照一定的原理或秩序相组合而形成的统一整体,都可以称为组织,如细胞组织、肌肉组织、人体组织等。在狭义上,组织指的是“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系统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体系”。 14. 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舆论的形成是受到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种因素的影响的。提出者是诺依曼。 15. 传播模式是对传播活动的内在机制与外部联系的传播模式。 16. 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继自由主义理论后出现的是社会责任理论。 17. 拉斯韦尔认为传媒的三种功能是: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 18.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对传播效果的探讨着眼于认知层面。 19. 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20. 米德的象征性社会互动理论认为自我是主我和客我的统一。客我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客我是内容(体现了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 21. 按照尼普曼的观点,大众传播有选择地提供信息给我们呈现出客观的现实。 22. 美国社会学家C.H.库利提出了“镜中我”的观点, 23. 知沟理论的上限效果假说认为大众传播活动将使社会知识的传播在到达上限时的知识宽度到达饱和或知识量增加的停顿。 24. 单向传播数学模式是香农-韦弗模式。 25. 大众传播最基本的功能是信息传播。 26. 两面提示适用于文化水平高者。 27. 从整个社会系统看,信息流通渠道的主要把关人是传播媒介。 28. 信源的可信性包含传播者的信誉和专业权威性两个要素。 29.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受众有若干关卡,第一关是选择性注意。 30.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大众传播功能观中,由知名人士在电视上推荐产品属于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31. 英尼斯的传播学著作有哪些?《帝国与传播》、《传播的偏倚》、《变化中的时间概念》、《传播的历史》未完成。 32. 介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信息交流层次是群体传播。 33. 按照P.戈尔丁的观点,知识的传播属于长期的预期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3125bf10242a8956bece4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