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班级管理(完整版)

时间:2022-07-20 22:22: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模块三 班级管理 第一章 小学班级管理概述

1现代意义上的班级组织产生于17世纪 捷克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予以论证,到19世纪中叶班级组织才普及。

2班级作为教学组织的萌芽,课追溯到古罗马昆体良。

3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家埃拉斯莫。

4对班级教学的实施产生重要推断作用的,英国的贝尔和兰卡斯特推行的“导生制”,即从儿童中选择优秀者施以特别训练,充任教师助手。

5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的课堂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使班级教学日趋规范。 6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构筑了班级授课制的教学论模式。 7班级具有一般社会组织特点:教育实体 社会实体

8班级管理:是指在师生合作的前提下,教师通过适当的班级管理策略。有效的处理班级中的人、事、物等各项事务,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营造支持性的学习情境与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以达成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 9班级管理的社会化功能:

1)传递社会价值,明确社会生活目标。

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3)传输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意识。 10班级管理的个性化功能:

1)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 2)发展学生个体差异,形成学生独特个性。 3)矫正学生的不良倾向,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11小学班主任的角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者,班级活动的管理者,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是班级普通的一员。 12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1)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3)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13小学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养:1责任意识和探究能力 2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 3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

14班主任的专业成长阶段:规范化阶段(从新手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班主任的过程。但缺乏经验,处在模仿期,对自己期望值高。 个性化阶段(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并能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崭露头角,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但工作进入高原区,难以前进) 色化阶段(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班级管理也进入民主化、科学化阶段) 15班级管理目标的作用:导向 激励 凝聚 调节 评价 导向作用:班级管理目标从客观上看,它体现了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从主观上看,它体现了班级成员的理想和愿望。

激励作用:可以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并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反过来又能增强目标意识,是他们在实现管理的过程中感受到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


率。

凝聚作用:班级管理的逐步实现过程就是同学们增进了解和共识的过程

调节作用:在班级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会一帆风顺,而此时应调整方向向前看

评价作用:在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过程,也就是不断评价的过程。在既定水准中进行评价,在评价中予以调整。

16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

(1)班级的组织建设:班级的组织建设的发展过程为组织的初建阶段、发展阶段和高级阶段。班级的组织建设涉及班级组织机构的建立。班级组织机构分为:班委会制度 值周班长制 立各种类型的小组 班级学生会议制度。班级组织建设包括班级组织规范体系,具体包括班级组织制度、行为规范、集体舆论与班风。

(2)班级的日常管理:思想管理 纪律管理 学习常规管理

(3)班级的活动管理:班级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教育的经常性的形式,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发展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

(4)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协调学校教育力量、家庭教育力量和社会教育力量 17班级管理的原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3920348581b6bd97f19ea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