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鹧鸪与中国古文化

时间:2022-03-20 19:47:3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鹧鸪与中国古文化

摘要:鹧鸪,众所周知,是一种集观赏价值与食用价值于一体的珍贵禽类。其因肉味鲜美,从而在《本草纲目》留下了“南人专以灸食充庖,云肉白内脆,味胜鸡雉”的记载。又由于其丰厚的营养价值,而在民间拥有了“一鸪顶九鸡”的美誉,更有福建俗谚以“山食鹧鸪肉,海食马鲛鱠”给予了鹧鸪与名贵海产品同等的评价。然而,对于大多说中国人来说,鹧鸪,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其鲜美的口味以及丰厚的营养价值,更在于其与中国古文化,尤其是中国古诗词文化结缘,寄托着中国人数千年来含蓄细腻的情感,深深地滋养了中国人的心灵土壤,从而在中国文化史中留下了一个独特而不可或缺的意象。 关键词:鹧鸪、名称、瓷器、乐器、古诗词、文化象征。

引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气象恢弘,而鹧鸪文化作为中华浩瀚文化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粟”,至今仍散发出独特的光辉,这不仅证明了中华文化崇尚自然的特点,更证明了鹧鸪作为千百种珍禽之中的一种,具有的广阔的开发利用价值。 正文:

在在中国人心中鹧鸪的地位大概可以从它的别名可以看得出来,在不同时期,鹧鸪被人们赋予了各个不同但却同样雅致的名称,如赤姑、花鸡、怀南、越雉等等。这些名称或描述鹧鸪的神韵,或勾画鹧鸪的外形特点、或点明鹧鸪的分布地域。研究这些鹧鸪名称,对于我们当代研究鹧鸪,从而更好地开发利用鹧鸪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在古代,一种在釉质之下泛出白色斑纹的瓷器曾盛极一时,其造型质朴,气韵雅致,又因与鹧鸪斑纹奇似,而被称为“鹧鸪斑”。这种“鹧鸪斑”广受时人推崇,因而成为众多权贵争相倾购收藏的对象。遗憾的是,这种烧制技术后来逐渐失传,直到现在,仍然是有市无价,堪称当代国宝。

女真民族有一种民间乐器,因长伴奏于《鹧鸪》曲,故名。与宋辽时期宫廷乐队所用“官笛”相似。是一种低音调乐器,有七个按音口,能吹出九个音和四个变音,可以转调演奏。声音婉转悠扬,流传范围也相对较小,因而成为了一种难得一闻的音乐艺术

然而鹧鸪作为一种极具文化象征意味的珍惜禽类,其文化价值不只局限于陶瓷与音乐艺术又因其鸣叫声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或引发离人的愁绪、或蕴涵情人的相思,而成为了众多骚人墨客所争相歌咏的对象。 鹧鸪——离愁,伤感,呼唤哥哥,引发思念,声音凄清,引发惆怅,多雌雄对鸣,一唱一和,借此常喻夫唱妇随,男欢女爱。

鹧鸪属禽,与杜鹃,鸳鸯,燕子,鸿雁等齐名,皆为诗词之所宠爱。多产于南方,其形如母鸡,鸣曰:“哥哥,哥哥”,鸣声悲婉凄切,喜雌雄对鸣。迁客骚人寓鹧鸪以深情,表已之意也。有诗为证:“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时,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泪,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此为晚唐诗人郑谷之作,以品貌,时节,环境,意象入手,鹧鸪之寓意,所言殆尽。暮雨黄昏,鹧鸪声里,游子佳人离愁别绪,怎一愁字了得?

一曰离别。佳人执郎之手,泪眼相看,泣声如咽:哥哥,哥哥,你别走(行不得也,哥哥)借以常喻惜惜别情。唐朝张籍《湘江曲》“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送人发,送人归,白萍茫茫鹧鸪飞”。借鹧鸪之意象抒怅惘之离愁。

二曰悲情。因其声凄切,常寓艰难之处境,惆怅之心情。清代尤侗《闻鹧鸪》有曰:“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鹧鸪声里,陌上行人前路无测,凄苦之绝境可见一斑。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


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三曰爱情。因喜雌雄对鸣,一唱一和,借此常喻夫唱妇随,男欢女爱。意象如同“燕子”“鸳鸯”。唐代刘禹锡有《踏歌词》“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借鹧鸪之和鸣,衬“欢不见”之落寞。诸如温庭筠、李洵之《菩萨蛮》词中鹧鸪皆有此意象,“双双金鹧鸪”“双双飞鹧鸪”等,不足而论。

四曰相思。情爱所致,离别之苦,悲情油然而生,为以上集大成者。李益《鹧鸪词》“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和,郎从何处归?”闺中女子,思念远方情郎之愁绪.相思之苦,含蓄而致韵。

除了以上极具代表性的几首诗词以外,还有许许多多赋予了鹧鸪深层寓意的佳作,例如一下这几首——

1.【宋】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2.【宋】夏竦《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3.【宋】宋祁《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 4.【宋】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5.【宋】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6.【宋】晏几道《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 7.【宋】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1] 8.【宋】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9.【宋】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10.【宋】晏几道《鹧鸪天·斗鸭池南夜不归》 11.【宋】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12.【宋】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13.【宋】黄庭坚《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14.【宋】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15.【宋】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16.【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17.【宋】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18.【宋】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19.【宋】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20.【宋】姜夔《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21.【宋】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2] 22.【宋】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23.【宋】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24.【宋】辛弃疾《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25.【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3] 26.【宋】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27.【宋】陆游《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28.【元】魏初《鹧鸪天》

29.【宋】柳永《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30.【宋】姜夔《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31.【宋】张炎《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 32.【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33.【现】虺画篓(吴光辉)《鹧鸪天·拂袖寒冬望九州》 34.【宋】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35.【宋】姜夔《鹧鸪天·元夕不出》 36·【宋】姜夔《鹧鸪天·十六夜出》

而作为鹧鸪不仅仅作为诗词中的某类意象而出现,更作为一个单独的词牌名而独立出来,如广为人知的《鹧鸪天》,其实其同样是为古人抒发离愁别绪而服务的,这点我们也可以从它的《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等别称当中窥见一二。 总之,在中国文化史上上真正牢牢占据了面积可观的版图的禽类并不多,或者真正拥有重要意象的禽类只局限于神话传说中的“朱雀”“凤凰”等神鸟。但是鹧鸪却是一个例外,它不仅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更为我们的文化,增添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666171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