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玉的拼音 冠玉的拼音是 guan yu,意思就是帽子上的玉饰品,又叫玉冠。在各种文学作品和影视剧里出镜率非常高。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帽子上的玉饰品,又叫玉冠。也指玉制成的帽子。原指美人之容貌;美玉。用于比喻德才。后亦泛指容貌、仪态美好或珍贵之物。南北朝庾信《枯树赋》:“桂花晨吐,石镜晓悬,冠玉长斜,钗茸半卷。”唐李商隐《杂纂》:“晋谢安于石上画龟蛇,曰此将为天下第一,后果如其言。世以为冠玉。”宋陆游《长歌行》:“君不见西山衔璧凤,冠玉忽堕双翅折。”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似这般无瑕玷冠玉人,争教人不敬。” 古人戴的玉常见有两种,一种是新疆和田玉籽料,还有一种是河南独山玉。籽料价格很高,属于国宝级别,但籽料大多产自边缘地区,所以市场上很少能看到真正的籽料。 《礼记》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可见玉器对于古人来说,既是装饰品,又是随身携带的护身符。人们认为玉有灵性,而且可以辟邪挡灾,特别适合佩戴。 明代时期,玉器已经成为达官显贵的奢侈品,那些没有钱财的平民百姓只能把玩小件的玉雕工艺品。据说那个年代,玉器的流通渠道主要靠江浙和福建一带,因为那里距离海岸线近,交易频繁。玉器在这几处都有专门的买卖店铺,每个店铺至少养着十名伙计,他们从事着与玉器相关的职业,俗称“磨玉匠”。 到了清朝后,由于满族入住中原,加上玉材稀缺,导致琢玉工艺 - 1 - 水平下降,使得传统玉器的工艺发生了巨变。从造型到纹样都呈现出程式化趋势,失去了早先那种精巧秀丽的韵味。乾隆皇帝曾感叹道:“朕生平所嗜惟石,而诸石皆不及玉之温润而泽。”他亲自撰写了一篇《御制咏玉》,赞扬了玉器的品质和功效。由此可知,玉器从古至今都深受人们喜爱,历史上许多名人雅士都钟情于它。 清人编写《佩文斋书画谱》收录当时宫廷画家梁诗正的《六顺图》,画面绘制的是一头老虎追逐一只兔子,兔子惊慌逃窜,狼狈不堪。题跋中提到了康熙皇帝:“此为《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为五代顾闳中所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描绘了唐玄宗时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梁诗正是康熙的臣子,当然会尊重皇帝的旨意,所以不敢擅自篡改。梁诗正擅长画马,这幅画的寓意应该是祝愿皇帝长寿吧!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742c133c9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