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廉洁不可失去 “腐败”似乎是个不过时的话题,从古至今,比比皆是的例子,让多少人对这个时代埋怨,又让多少人痛心。它,是个毒瘤,随着人们内心对物质的渴望与追求而变大变强,它,在无声无息中滋生——是人们的贪恋,让它“成长”!21世纪,有着跨时代变化,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里,有的人脚踏实地地钻研学术,尽管这让他们在学术界暂时默默无闻,有的人,却急功近利,总想着钻空子蒙混过关,在学术界造假以谋得名利。前者是值得敬佩与学习的,后者,则是令人厌恶与唾弃的,是因为他们背弃了道义,失去了不该失去的学术廉洁。 古人云:“为往圣而继绝学”。纵观现在,人们为了什么而进行学术?为了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多少人请“枪手”代笔?为了考试不挂科不重修,多少人选择作弊而不是脚踏实地地复习?为了让自己的模型更贴近现实,多少人篡改了其中的数据?为了自己的新研发的药品能够上市,多少人删去了试验的不良反应?这些人,不是为了学术而钻研,而只是为了利用学术而伪学术。近几年层出不穷的学术造假,让多少人怀疑学术界的科学性是否存在,当学术失去了廉洁,继续这样不真实下去,又有何意义,最终谎言会被揭穿。况且,学术腐败消除了人们对学术文化的神圣感。如果人们都没有了对学术的敬畏,必然没有了对学术的追求,那么,我们又拿什么去“振兴中华”呢? 既然,我们都清楚,学术需要廉洁,可为什么还会出现上述这些现象? 从大的方面来看,上述现象发生一定程度上是由市场经济自身的局限性造成的。如,市场机制运行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表现为一些人由于受功利思潮影响,为追求眼前最大物质利益而表现出的急功近利行为,甚至会背离社会法制、道德规范,损害公共利益,导致一些人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个人主义思想滋长,假冒欺诈、学术腐败的事情经常发生。其次,针对学术腐败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立法滞后,监管机制不健全,业界自律机制尚未成熟等原因诱发人们学术腐败。其次,多元文化影响当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信仰。现阶段,我国强调科教兴国,鼓励知识分子更新科技,提高文化软实力,导致了一部分人的价值取向从传统的社会本位转向了个人本位。面对着价值变迁,社会转型,人们必然会感到迷茫,既而心理混乱,行为失衡,做出了抛弃学术性的蠢事。 从个人的层面上看,学术腐败是因为个人诚信缺乏、荒废学业、道德滑坡所致。有一公司称,公司招聘毕业生简历上竟然发现同一学校竟然同时几个人是学生会会长。小小的简历都有人造假,可想而知,在是更大更重要的事情上,没有撒谎的概率是有多小。 然而,大学生践行与弘扬学术廉洁精神面临着重大挑战。一、大学生学术廉洁存在受其他人的学术腐败的影响。比如说,自己辛苦上课复习,其他同学天天旷课在宿舍睡觉,到期末考试了,自己辛辛苦苦熬夜完成论文才八十分,其他人上网抄袭就得了高分,自己心有不甘,于是下一年自己就被其他人同化了。正是因为这种不公平,让有的人想投机取巧。倘若这种不良的学术之风继续持续蔓延,后果不敢想象。二、学术腐败的“合理性”辩护大学生反腐认识的动摇。所谓学术腐败的“合理性”,实质是引用了“存在即合理”这一观点。很多人说学术腐败从古至今都有,是一种千年前留下来的“文化产物”,既然能够存在这么久,就必然会有其道理。对于这些提出类似观点的人,我只想说,他们只是想混淆视听,模糊我们对学术腐败的认识。仔细想想,学术界之所以存在腐败现象,主要是因为人们在衡量名利与学术的地位时,以前者为重心,后者为谋求手段罢了。所以说,这是人们的贪欲而并非是学术本身的性质所致。三、学术廉洁的认知矛盾可能弱化了大学生反腐败的坚定性。什么是学术廉洁,我想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其界限的定义是不明确的。有的人简单的认为这根本不关自己的事,是那些搞研究的教授的事。其实并非如此。窃取别人的论文当作自己的论文,这是学术腐败,考试作弊,这也同样是学术腐败,就更别提那些了吻合理论而恶意篡改试验数据的事了。正因为我们身边有大大小小的学术腐败的事了,我们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这就导致了我们对学术腐败定义的模糊。 苏格拉底在两千多年前曾直言:“知识即美德。”失去了学术的廉洁性,我们在做的,在学的,又谈何叫做知识呢?因此,我认为,学术廉洁不可失去。除了司法部门严守学术腐败之门,健全体现学术公平性的法规政策,而我们大学生,也同样应该肩负起责任:弘扬学术廉洁之风。 我们知道,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我们身上具有现实超越性、文明示范性、精神自主性与道德自律性,我们的肩上,扛着的是作为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责任。我们要勇于开拓,摒弃腐败思想,我们要以身作则,纠正身边学术的不正之风,我们要坚持主见,不受外来学术腐败思想的影响,我们要自律,做到知行合一,拥有同一完整的人格。除此之外,国家的“硬实力”“软实力”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试想一下,倘若我们大学生都一味的“复制”“粘贴”“伪造篡改”,国家谈何未来?所以,我们也同样需要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创新。 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将知识分子称为“理念人”,认为:知识分子是为理念而生的人,不是靠理念吃饭的人。也许,我们会因为其他的学术腐败而内心挣扎摇摆不定,也许我们会因为其他物质而打算放弃学术廉洁,无论你处于什么阶段什么状态,请追随当初踏入学术界最单纯的心,带着钱钟书先生那种“甘愿坐冷板凳”的精神,向着更远的学术道路前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8a375d65a8102d277a22f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