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解读之中,如何更好的体会写景抒情的统一

时间:2022-08-10 15:18: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诗解读之中,如何更好地体悟写景抒情的统一

不要说今天,就是在古代描写景物、抒写情意的诗作,在刻画上很容易入俗。在春末夏初的瀑布刻画上,更容易入俗。张九龄擅长七言绝句,但他的五言律诗《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与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俱为海月佳句。因此,他对瀑布的抒写很有特点,也极具特别的情怀。除上一讲提到了五言律诗《湖口望庐山瀑布外》在五言古诗《彭蠡湖上》“一水云际飞,数峰湖心出”写尽了“仙雅”瀑布的情姿。再看以下这一首五言古诗《入庐山仰视瀑布水》

绝顶有悬泉,喧喧出烟杪niǎo,树枝的细梢)不知几时岁,但见无昏晓。闪闪青崖落,鲜鲜白日皎。洒流湿行云,溅沫惊飞鸟。雷吼何喷薄,箭驰入窈窕。昔闻山下蒙,今见林峦表。物情有诡激,坤元何纷矫。默然置此去,变化谁能了。

诗之工巧,既解释了自己“一水云际飞”概括描写,又展现了他工于状物的情怀。特别“昔闻”之后的六句,引势命意之间,俱见他的雅量。依照王夫之先生“五言古诗之必其量,七言歌行之必其气”形与质的理论,张九龄的这五古诗属上乘作品。

读古诗,就是需要读懂古人的情意与趣韵。而人之情趣,又与他的成长经历、从事过往息息相关。写作,不过是他的现实生活对他精神映照表达。在他的作品字里行间,也一样能够了解到他的行为和精神。

在状物抒情上,唐玄宗时宰相姚崇是好手。以前学生时代读书少,只知道他是唐朝的知名宰相之一,却不知他五言律诗《秋夜望月》,深得明末清初王夫之先生的高度赞誉。评价语如下:“琢不留痕,率不露迹,高亦不亢,清亦不洗,洵五言宗匠。如此敏心妙手,何止算生张说邪?”

明月有鉴,羁人殊未安。 桂含秋树晚,波入夜池寒。 灼灼云枝净,光光草露团。 所思迷所在,长望独长叹。

首联描写秋夜皓月当空,明亮如镜可照人。也点明了月的形状有如圆镜少个缺口,然而不料月光如霜华,让人心情感受到拘谨甚至羁绊的不安。颔联紧抓秋月下桂树、月光,让人共情共鸣“晚”“寒”,又让人想到月的神话传说:桂树、吴刚、嫦娥,“波入夜池寒”歌咏月神,既是实写,也是虚写。颈联中“灼灼”“光光”叠词,既有色彩,又有气味,视角味角肤角等五


官感受在一时之间相互传递。“云”“枝”“草”“露”净团之中,寂寥无声,为下一句的“长望独长叹”作了伏笔。尾联由景入情,因前面的美景干净、静寂,观察中思考虑甚深,居然忘了自己身处何处——是自己化为蝴蝶,还是蝴蝶化成了自己?冷不丁从中抽身而出,原来是一场梦醒。是梦幻现实,还是现实梦幻了,自己也一时难以明了。长久凝望、长长独自冥想,也就只能长长的叹为观止。这样思考之余,再从全诗作整体观察,你一定反问自己,姚大人他老人家到底怎么了?是不是需要查找一下他作这首诗的年代背景,当时发生了什么?

好奇心的驱使下,百度姚崇,得如下资料:“姚崇本名姚元崇,651-721年),字元之,后改名崇。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唐代著名政治家,唐朝四大贤相之一。他历任三朝宰相,提出《十事要说》,力主实行新政,推行社会改革,兴利除弊,整顿吏治,淘汰冗职,选官得才,抑制权贵,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我没有查找到关于这首诗作的写作年代,但我想,可能是他晚年所作。虽然当时唐帝国仍处于盛世之中,帝国的困局已有所显露,作宰相又不能改变的一种无奈心曲的反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8e1cfb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