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绝句:宋之问《渡汉江》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 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受一个新春。 越走近家乡心里就越是害怕,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解释 汉江:汉水。长江支流,源出陕西,经湖北流入长江。 岭外: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阔地区,通常称岭南。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书:信。 来人: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乡来的人。 创作背景 此诗一说作于宋之问神龙二年(706年)途经汉水时。武氏去世后,唐中宗将其贬为泷州参军。神龙元年(705年)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春即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写下了此诗。另一说,此诗是李频由贬所泷州逃归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四周的汉水)时所作。 赏析 《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马上到家时的感动而又简单的心情。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状况。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状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诗人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长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现,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此诗人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境况,失去任何精神安慰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苦痛,都历历可见,鲜亮可触。这两句平平叙起,沉着承接,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往往简单为读者轻易放过。其实,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有了这个背景,下两句精彩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第三、四两句描写诗人逃归途中的心理变化。“近乡”交代诗人因长期不知家人消息而逃离贬地,走近家乡。所谓“情更怯”,即愈接近家乡,离家人愈近,担忧也愈厉害,简直变成了一种可怕,怕到“不敢问来人”。根据常情,这两句好像应当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诗人笔下所写的却完全出乎常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认真寻味,又觉得只有这样,才符合前两句所提醒的“规定情景”。由于诗人贬居岭外,又长期没有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当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忧家人的命运,怕家人由于诗人的牵累而遭到不幸。“音书断”“复历春”这种思念随着担忧同时的到来,形成急迫盼回家,又怕到家里的冲突心理状态。这种冲突心理,在逃归的路上,特殊是渡过汉江,接近家乡之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a3cd82eed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