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名词解释 农村社会学名词解释 1、农民--从职业上讲就是以土为谋生方式;从阶级上讲就是“耕者有其田”的助人,解放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从户籍上瞧就是户籍在农村的农民。 2、农业--狭义上讲就是指种植业,广义上讲就是农、林、牧、副、渔,指通过劳动实现动物、植物在生产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 3、农村--指以农业为活动为主的地域社会,有同质性人口组成的,有一定地域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4、补贴政策--广义上讲就是指政府对农业部门的财政性自己支持。狭义上讲就是指对农业领域中某中农产品的生产、交换、贸易等或对居民的某些辅助性的财政资金支持。 5、农村经济--指以农民与农村组织作为农村市场额主体,在生产、交换、消费、分配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包括在农村地域空间中的工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也、服务业等经济部门的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 6、农村经济制度--指建立在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一整套农村经济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农村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7、诱致性制度变迁--指人们争取获利机会,自发倡导与组织对现实制度安排的替换与变更。创造新的制度安排就是人们在追求由于制度不均衡而引致的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自发的制度变迁。 8、强制性制度变迁--农村现行经济制度结构的变化与替代。或一种新的经济制度安排。 农村社会学名词解释 9、土地股份合作制--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一种产权制度安排,即在按照人口落实社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将农民的承包经营权转变为股权,流转给经营组织经营,经营收入在扣除必要的集体积累以后按照社员的股份进行分配。 10、工业化--指农部门所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降低,非农部门所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升高,所导致的社会经济结构变换的过程。 11、农村工业化--农业工业产值与就业上升,人口集中,城镇化,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劳动力力减少,非农劳动力增加;土地规模经营与现代化;就业结构变化,农民收入提高,导致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消费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农村工业文明与城市文明普及,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12、农民市民化--指以农民工整体融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推进农民工“个体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 13、城市化--指农村人口与社会职能想城市集中,城市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扩张,最终城镇一体化的过程。 14、城镇化--指农村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向城市形态转变,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农村地域向城镇地域转变的过程。 15、社会分层--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与能力不同,在社会地位上呈现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现象与过程。 16、人地关系--在基层上指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关系;中层上农村社会学名词解释 指人力资源与土地资源、人口与生产资料的关系;综合上讲指人口与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17、村民自治---指通过自治组织自己处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与自我服务。 18、农村文化--指在农村生产方式基础上以农民为主体并建立在农村社区的文化,就是农民的价值观、交往方式、文化素质等深度心理结构的反映。 19、民间信仰--之形成于地方共同体的一般民众指中,逐渐培养与发展起来额信鬼神、崇拜等活动。就是社会底层人群的价值判断与信仰体系。 20、宗族文化--指以家庭为核心的文化,包括行为规范、生活方式与价值体系。 21、民俗--指以口头方式或未加深思而保留下来的生活知识与民间传承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a7b5ab5ac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