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的目送参考答案

时间:2022-07-23 11:02: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目送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②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③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④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⑤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⑥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⑦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⑧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⑨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⑩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⑾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⑿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6.第②自然段作者描写目送孩子上学时的情景,有何作用?(4) 17.根据作者的情感,解释文中画线的两句话的深层含意(6)

①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 ②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18.文中两次写道同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5)

19.下面是网友对《目送》这篇文章的评价,基于生活经验的不同,他们对本文的领悟和评价也各不相同。请你参考这些说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文中目送这一行为及其寄托的情感作出领悟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有必要的阐发和分析,表达得体,不少于180字。(10) 解说及参考答案






文题分析:

这是一个两字构成的偏正式记叙类情感文的文题,中心词是动词送,目是状语,表示送到方式。用眼睛默默地送别亲人,默默地传送关注、牵挂、失落、伤感等绵绵的亲情。 16.文首情景作用题。解题思路:

①表现了母亲对年幼孩子的牵挂之情;②写孩子初涉世的胆怯、弱小,为下文写他长大后内心的闭锁、渐行渐远作铺垫(或:与后文对比,为表现孩子心理、情感随成长而发生变化作铺垫。) 17.理解关键句的深层含意题。解题思路:

①分手时,面对已经长大的孩子(1),母亲深情涌动(1)而孩子却不为所动(1)。第②句,要联系前文分析,也包含两部分信息,一个是母亲的心理状况,一个是母子之间的关系。前者要抓与心理状况相近的形容词类的词语,相关信息在题干句中,空荡荡的;后者要从题干句的前面提取与母子关系相关的信息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从而得出结;母子之间存在隔膜。

②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感到内心的失落(1),和母子之间的隔膜(2)

评分标准:本题6分。第①小题的挖掘点和采分点为长大的孩子、母亲的深情孩子的忍受;第②小题的挖掘点和采分点为空荡荡的内心和只立着一只邮筒而无法沟通。注意上下文的关联,意思对即可) 18.表达效果题。

①用目送两代人离别的共同感受(1)强化了对亲人间难舍难分却又不得不舍的人生滋味的理解(1),增强了文章的哲理性和感染力(1)。②前后呼应,使结构浑然一体。(或: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完整。)③反复感叹使语言富有韵味。

评分标准:本题5分。第①点3分,第②、③点任选其一(2),意思对即可。

19.答案示例①:我觉得《目送》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在目送亲人远行时的情感。普通的中国母亲在目送亲人远行时尚且难以控制自己关爱的情感,更何况作者是从事情感事业的文学博士、教授。从瘦小变成长颈鹿,由哭声一片的小学生,到步入高等学府的时尚青年,儿子的成长要耗费母亲的多少心血?母亲能竭尽全力地帮助儿子填平成长道路上的沟坎,儿子为什么就想不到甚至不愿意帮助母亲填平情感的沟壑呢?但愿21世纪的中国青年为此反思?回眸一笑百爱生,你的回眸定能给母亲带来莫大的宽慰!

答案示例②:我认为《目送》引爆的母子情感问题的争论应该引起人们的深度思考。一方面是中国母亲们对儿女的情感过盈,另一方面是中国儿女们对父母的情感缺失。我建议大家不妨尝试一下情感平衡。中国的母亲们在儿女情感上应该抓大放小,在生活细节上宽容儿女的情感疏忽,目送后别忘了在心里给自己留下适当的空间;中国儿女们在父母情感上应该适度填仓,自己远行时,别忘了慷慨地回眸一笑,给目送的父母追加一笔情感的财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b87c33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