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红楼梦杂谈篇之贾雨村与刘姥姥,一个是以大仇报大恩,一个是以大恩报小恩 咱今天开说红楼梦里的杂谈篇之贾雨村与刘姥姥,一个是以大仇报大恩,一个是以大恩报小恩。贾雨村是官,刘姥姥是民;贾雨村是人面兽心,刘姥姥是人面佛心;贾雨村是嘴甜心苦,刘姥姥是嘴甜心甜。对曾于自己有雪中送炭之恩的人,贾雨村是以大仇报大恩,刘姥姥是以大恩报小恩。 贾雨村生平最大的恩人就是甄英莲的父亲甄士隐,因为若没有甄士隐的经济资助,那贾雨村就不可能踏上上京赶考的征途,也就不可能高中并为官。有人可能觉得这有什么啊?就算甄士隐不给钱,贾雨村还能借不到钱吗?你还别说,贾雨村还真借不到钱。不信你就看文中对贾雨村身世的介绍: 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 常言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你没发迹前,谁认识你是谁啊?就像《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那样,穷的时候家里都揭不开锅了,想要去考乡试却没有盘缠,不得已只好硬着头皮去问老丈人借,结果非但没借到一分钱,还被老丈人一通狠骂。等到考中举人后,平时不来往的一些乡绅都上赶着来送钱送房送奴送婢了。 言归正传,贾雨村进京赶考所需的费用绝对是一笔大开销,路上的花费再加上考试前后在京城吃住的花费,普通人家可不大能承受得起,有本书叫《千年科举》,李兵著,岳麓书社出版的,里面就有关于清代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所需盘费的记述,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那甄士隐资助了贾雨村多少钱呢?文中有明确的记述: 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又云:“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耶!”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那天已交了三更,二人方散。 士隐送雨村去后,回房一觉,直至红日三竿方醒。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再写两封荐书与雨村带至神都,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足之地。因使人过去请时,那家人去了回来说:“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士隐听了,也只得罢了。 甄士隐为贾雨村考虑得十分周全,连进京之后的吃住问题如何解决都替贾雨村想好了,那贾雨村又是怎么报答甄士隐的呢?甄士隐的独女甄英莲被拐子拐了,甄士隐受此打击后精神欠佳,最终出家,而后来当了官的贾雨村明知英莲下落,却没有告诉甄士隐之妻封氏,当然有可能封氏那时已不在人世了,倘或彼时封氏尚在人世,那贾雨村便与拐子无二了。不告诉封氏当然也就不会告诉英莲,所以后来改名为香菱的英莲至死都不知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不告诉是为了少麻烦,以免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有人可能又要说:不对啊,贾雨村给了封氏好多钱物呢!其实贾雨村这么做,一为感谢甄士隐资助其进京赶考,二为求纳封氏的丫鬟娇杏为妾,而后者才是他的主要目的,贾雨村并不愿与在自己贫贱之时认识的那些人有任何往来,贾雨村的这种心态在第四回中有详细的描述:此事皆由葫芦庙内之沙弥新门子所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业。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他才罢。 说完了贾雨村,就来说说刘姥姥,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时得到了王熙凤给她的二十两银子外加一吊钱,第二次进贾府时得到了王熙凤给她的八两银子和王夫人给她的一百两银子外加一些物品,前后两次从贾府得到共计一百二十八两银子外加一吊钱和一些物品,而这些钱物对此时的贾府来说可谓是九牛一毛,小意思。 刘姥姥二进贾府时被各种戏耍取笑,若换成心肠坏些的人,等贾府败落时,很可能就像贾雨村那样躲得远远的,亦或是落井下石也未可知,但刘姥姥是个厚道人,在贾府遭难时能不避嫌地来雪中送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be29e3eb0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