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唐诗宋词的美感教学 作者:高文奇 来源:《师道·教研》2014年第03期 近代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在高中阶段开设选修课《唐诗宋词》,不仅能使学生提高诗歌欣赏能力,还能大大提高学生整体的文学艺术修养,深得广大师生的喜爱。利用美感进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不仅使文章形象鲜明,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治情操,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反复吟诵,感受其美 1. 自然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特色就是指诗歌语言清新而自然,也就是说语言给人的感觉很别致有情趣,但又没有刻意使用语言技巧,“实话实说”而又感人至深。比如《越女词》对采莲女状写,就是一幅很清新的人物素描,诗人善于抓住人物几个传神的动作细节“棹歌”“笑入”“佯羞”,再通过“莲”“荷”等物景作背景,寥寥数笔,既没有比喻比拟,也没有夸张对比,一个活泼可爱充满生命活力的女孩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语言的别致就在于能抓住描写对象特别之处来下笔的。所谓“特别”,就是看似有些“矛盾”的细节,比如“越女”,既然“回”了,为什么还要把“歌”声“笑”声留下?既然又是“歌”来又是“笑”,那为什么又“不出来”呢?这岂不就是“佯羞”吗?这样写来,就如“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样让人回味无穷。 2.含蓄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画外之画的含蓄美,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大特色。含蓄,不仅是一种艺术风格,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艺术规律,自然也成为一种审美崇尚。王安石的“浓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这一点红,已经足以透露春天的气息,让人自然而然联想起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在讲授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引导学生感受词人不言自己留恋,而从别离之后对方的所见所感入手,代为之思,极大地扩展了意境的广度,虚实相生更增强了朦胧之美,更含蓄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心中的惆怅别情。让他们在愉快中学习,欢乐中积累,让他们在中华文化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再结合配乐朗诵、节日抒怀、见景说诗、描绘赏析、吟唱会等形式多样的读诗方法,增强语言魅力,用美的语言去描写自然的美、人物形象的美,再现生活的美,揭示人生真谛和科学真理。这样,把传授知识和审美教育融为一体,既培养了学生的美感,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阅读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受兴趣支配的。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是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克服各种困难的积极情绪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c6d123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