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教十:使用引导的方式才是最好的童教

时间:2022-12-25 03:04:3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童教十:使用引导的方式才是最好的童教

2014-10-09



根据最新的大脑研究表明,人脑的突触变化和人的智能发展有很大的正相关。这些研究为童教提供了大脑生理科学方面的依据。

大脑突触变化和人的智能变化正向相关

突触就是大脑神经元之间的的链接点。链接点越多表示大脑越发达。人类在出生之后,大脑有一段脑神经突触增加的时期,之后则会减少不必要的突触,发展脑神经回路。也就是说,儿童的脑部处于正在发育中的过程。

从上图可看出,从0岁开始大概三年之内,大脑突触数量不断增加。脑神经细胞数量在3岁~4岁时达到高峰,之后到7岁左右会减少一些,这个现象非常奇妙,有些脑神经细胞增加之后,到了这个阶段却又死去,据说是因为在3岁~7岁这段时间,为了建立大脑信息传导回路,所以会消除多余的细胞回路。像这种突触减少的现象,也称为“修剪”。

修剪现象告一段落后,突触的减少也趋于平缓。7岁~12岁之后,大脑进入脑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导回路的发达期,才逐渐成为成人大脑。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的大脑在12岁以后就“定型”了,所以3岁、7岁、12岁不但是脑部发展的转折点,更是强化潜能的黄金期。3岁之前的教育属于幼教,36岁属于早教,612岁则属于我们提出的童教区间。如果在这三个关键期充分的发展孩子的潜能,那么孩子的大脑就能在较高的水平上运作。大脑突触的变化,正好吻合童教的智力发展理论,也为童教提供了大脑生理发育方面的依据。在612岁的童教期间,孩子的高级思维皮层发育的关键期,进行精心设计的教育将能帮助孩子发挥更高的智力水平。

一、0岁~3岁:发展大脑本能

这段时期锻链大脑潜能的关键在于培养大脑功能的基础──本能。而要打造长大以后也很活跃的大脑基础,重点就在训练脑神经细胞具备最基本的本能。 3岁之前的儿童脑部,会陆续出现生存、求知和找同伴的本能。这些本能也会让幼儿的大脑出现各种特征,例如:想竞争,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或是想成为妈妈或兄弟姊妹等周围人们的同伴。

比方说,告诉孩子:“把玩具收好。”讲完后却毫无动静,不妨改说:“我们来比赛谁收拾得快!”孩子听了就会开始整理。叫孩子:“快跑!”孩子却依旧慢吞吞,不如提议:“看谁先跑到那边。”孩子就会产生斗志往前跑。这些都是生存本能产生了想竞争的特性后,进一步引发的反应。此外,幼儿虽然不喜欢填鸭式地硬塞太多知识,对于学一点点新东西却会觉得开心,这就是因为求知本能产生了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的特性。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要锻链脑神经细胞的本能,就要善用这类“想要○○”的特性,妈妈在成为同伴的同时,也累积一起“竞争”或是“多了解一点”的体验。

0岁~3岁这个阶段不用要求成果,不要想着孩子有没有会做很多事?或是有没有比别人强?重要的是让孩子能抱着愉快的心情对话,并且经常夸奖孩子。

二、3岁~7岁:戒除大脑坏习惯

“待会再做”这句话代表的是“并不想做”的心情。换句话说,老爱讲“等一下”的小孩,大脑没办法培养主动想做的心情,就不会启动自我奖赏系统;自我奖赏系统不作用,思考力和记忆力自然无法充分发挥,加上没有贯彻到底的企图心,最后会变成一事无成的脑袋。

当孩子说出“等一下”时,先想想为什么孩子不想马上去做。若是因为有其他想做的事,比方说:因为正在打电玩,所以听到要收拾房间就回答“待会再做”,这种状况下,可以问孩子:“现在赶快收拾,吃完饭就可以尽情打电动,你觉得先做哪件事比较好呢?”这种因应方式就是促进自我奖赏系统作用启动,让孩子主动说出:“我现在先整理。”

此外,如果孩子本来就不喜欢整理房间,不妨花点心思设计出类似比赛的方式,和孩子同乐,以去除“讨厌”这种情绪为先决条件。总之,请仔细观察孩子,并且妥善引导,别让孩子养成凡事都要“等一下”的拖延习惯。 3岁~7岁适度进行“修剪”,彻底打好脑神经传导回路网的基础非常重要,这并不是教授知识与技巧的时期。这个阶段要把目标放在扎稳基础,打造念书和运动都能兼顾的大脑,将心力放在改掉影响锻链大脑功能、本能及心的“脑部坏习惯”。

三、7岁~12岁:培养大脑的主动好习惯

进入7岁~12岁童教区间,是适合真正进入学习的阶段。因为孩子的左脑发育非常的快速,具备了自主思考的模式。从锻链大脑潜能的角度来说,有一点是父母亲务必要注意的,那就是绝对不要对孩子说“快去念书”这种话。而是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孩子会更加容易接受。

这个时期儿童的大脑,属于接受越多父母的指示、命令,表现就会变得越差,因此具有丰富人生经验的大人,必须妥善指引一条明路,而主要关键就是“丢出好的问题”。建议在这种状况下可以利用好的问题,将“要这样做才对!”的命令改成选择题,以“你想要怎么做呢?”来询问,让孩子能自己选择。 比方说,如果孩子不擅长自然科,父母光说“自然科要多用功一点!”或是“有不懂的地方就问老师啊”,这样还是没办法激发孩子的动力。不如改用这种方式:“妈妈小时候也很怕自然科呢!不过,我只要一有不懂的地方就去问老师,几次下来之后,自然科就成了我的拿手科目。那你自己接下来想怎么办呢?”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c7d875658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