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明」一词,最早出自《易经》,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乾·文言》)。在现代汉语中,文明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一词相对立。 《现代汉语词典》对“文明”的解释有三条:①文化,比如物质文明。②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的,比如文明人。③旧时指有西方现代色彩的(风俗、习惯、事物),如文明结婚。 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关键词“文明”,我们得到1157291条结果。 第一条中的文明处处可见,试观我们周围,哪一件物品,吃穿用度,哪一件不都是沾染了文明的痕迹,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哪怕是散落的纸屑,我们溯其源头,会看到一棵树,经过人类文明的加工,由木头变木屑,变纸浆,再成纸。书上的文字,文字组成的文章,又是人类的精神文明。外星人看到一片纸屑,都会惊讶地说,哎你看,这是地球文明。 “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叫做圆明园,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这是法国大文豪雨果先生《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里的一段话。在这段话里,雨果用诗意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他心中的圆明园。 玉石、青铜、瓷器、神殿、后宫、城楼、琉璃、珐琅、脂粉、花园、水池、喷泉……,一件件物品,莫不是世间少有的珍奇,莫不是文明几世几纪累积的成果。从人类文明的曙光,历两千年历史的积淀,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精粹,在这个“角落”被精巧地融为一炉,精致地布局,在这个文明的渊薮,孕育一朵娇艳的文明之花的含苞待放。然而,英法联军“文明”的炮火将一切文明付之一炬,他们认定自己“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七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他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文明对野蛮的胜利,是“体面的,出色的”。 我们先来看文明的第二条定义,反映了现代人的自我检讨与反思。因为这里文明是一个模糊的相对的概念,原始社会的人拿石片割裂生肉,群体穴居,结绳记事,相较之前先民的茹毛饮血,弱肉强食的人类“婴儿时代”,他们已经处在懵懂的初期,算得上文明人,因为他们不自主处在较高阶段,具有较高文化了;夏商周三代,把肉放在礼器中,遵循礼法饮食的同时,“为殷先人,有典有册”,则又出在新的阶段,相较原始社会,又是文明人。 所以,文明是发张中的,相对的概念,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来人不自主的处在新阶段,不断具备新文化,也不断文明起来。 依仗先进生产力、与丰富的知识而进行的侵略,不是文明。19世纪以英、法、西班牙等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非洲和美洲进行侵略的时候,将其侵略定义为文明战胜了野蛮,但是却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其实是真正的野蛮。雨果先生在《致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也说到,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简单的一句话,刺破了英法联军的痛处,深刻而痛快淋漓。是的,文明是友好互惠,是互帮互助,是先进带动落后的生产力,而非正义大旗下掩藏着的路人皆知臭名昭著的罪恶。 推人及己,“和为贵”是我们国家的信条,汉、唐、宋几代,我们以先进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同时以广博的胸怀,大国的气质,海纳百川,四夷宾服,向周边国家散播文明的气息;现代,我们同样秉承同样的外交政策,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同时,和平共处,互惠互让,这是泱泱中华为世界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河北的赵州桥、苏州的园林,敦煌的莫高窟,西安的大雁塔,北京的故宫,罗马的斗兽场,巴黎的圣母院,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毁灭了的圆明园,这些建筑物是人类世世代代的结晶,为了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岁月创造的一切文明都是属于人类的! 文明,是结晶智慧,并且用和平的方式与世界分享。 这是对文明第二条定义所做的阐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d1fb395f90f76c660371a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