础之情 ----记我国中科院院士沈学础 细雨绵绵,滋润着常州;繁星点点,照亮着常州;凉风习习,吹拂着常州......正是常州这片充满诗情画意的润土才造就了我国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沈学础。 漫漫成材路 冷风呼啸着,将古老失修的木门晃得吱吱作响,水面上的水纹已不能称作“涟漪”,而是“波涛”了。一个女人撕心裂肺的挣扎声时不时地扰乱着冷风咆哮的节奏,引得几只狗狂吠着,打破了乡村原有的宁静。不一会儿,婴儿的一声啼哭迎接了黎明的到来,太阳也露出头看看这可爱的小家伙。屋子里的男人吸了口烟,徐徐说道:“就叫沈学础吧,学习基础嘛!”孩子笑靥如花,整个屋子都氤氲着静谧的气息...... 时光荏苒,昔日襁褓已是舞勺之年,沈学础站在祖父留下的两亩田地的田头,凝视着低洼荒地,一滴滴泪珠顺着脸颊滑落,滴落在狗尾巴草上,发出哒哒的声响。良久,一少年奔驰而来,大声呼喊着:“弟弟,快回去上学吧,学费有着落了!”沈学础猛地一回头,用衣袖擦干了眼泪,“怎么会?家里不是……”少年低着头,嗫嚅道:“爹把家里唯一的大公鸡卖了。”霎时间,沈学础潸然泪下,“好好读书成材孝敬父母”的念头深深扎进了他的心里。可命运却总是如此不济,沈学础的父亲靠种田为生,绝大部分田地都是租来的,养活一家八口谈何容易,但沈学础的父亲无论家境如何困难,都坚持让他上学。古语云:“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更何况他面对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贫啊!记得在溧阳县立中学读书时,全家难以想象地节衣缩食,支撑着沈学础的学费和住宿膳食费,可家里实在没钱了,他无脸踏进教室,就和其他同学一起在宿舍里挨饿,至多找一点家中带来的霉干菜泡开水来充饥,并常常躺着节省体力,准备撑下去和盼望学校方面能发善心帮他们一把,就这样整整饿了三四天,最后实在撑不下去了,学校也没有发善心的迹象,他们必定有自己的难处,只好拖着疲惫的身子辍学回家,父亲知晓此事,就挑了箩筐拉着沈学础走访几家家境稍好的叔伯兄弟家,借了几斗米后拉着他立即返回了学校,继续读书。正是沈学础父亲的坚持与不懈,才使沈学础完成了学业并进入中国科技院的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为世界电磁波科学最高奖“肯尼斯·J·巴顿奖”的获得者。 谆谆教师诲 高中时期,沈学础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江苏省少数几所省立中学之一的江苏省溧阳中学,他对物理的兴趣正是在那里萌发的。教物理的老师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幽默风趣,可以说是亦师亦友,因为他送的美国出版的英语原版物理教材使得沈学础一边学英语一边学物理,并且进步得很快。高中毕业时,沈学础本来是被选去苏联留学的,出乎意料的是他没有通过出国前的体检,正因为一张断定他有心脏病X光片改变了他的命运。于是,他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 被临时通知要参加高考,本来说因为有心脏病就准备选一门简单的学科的,可当时的教导主任不同意,他斩钉截铁地说:“你要学就得学物理,不要浪费了你的才华!”教导主任的坚持让沈学础改变了心意,报考了复旦大学物理系并如愿考上。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茵,就这样,沈学础在老师的引导下阴差阳错地与物理结了缘,潜心于研究奇妙的物理世界。在进入复旦大学后,有幸与周同庆先生和李富铭先生一起工作,和两位恩师一起努力寻找中国的氦气,这也是沈学础第一次领略到光谱的魅力。沈学础的确是幸运的,在他毕业的那年,中科院和复旦大学合办的技术物理研究所成立,谢希德担任业务所长,他的才华得到了谢希徳的赏识,成为研究所的第一批研究人员。但并不是所有的路都是那么平坦,在德国马普顿固体研究所留学期间,对实验中偶然发现的新光谱信号“穷追不舍”,沈学础和另一位中国访问学者合作观察到了固体中轻杂质低频振动新谱峰,但他在马普的指导老师——固体光谱学大师卡多纳教授,对实验结果不以为然,只说了句“除非你足够幸运”,着实给沈学础浇了一盆冷水。但他并没有放弃,依然执着观察实验,事实证明沈学础的执着是正确的,他发现的杂质振动模式被国外同行长期引用,成为这个领域的经典之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路上这么多优秀教师的谆谆教诲才使沈学础更加出色。 记得1963年在中国物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及其他相关全国学术会议上,沈学础见到了敬佩已久的钱学森,或许一切都是缘吧,钱学森不畏艰难地冲破美国的禁锢,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而沈学础也是这样,即使准备在将自己所掌握的固体研究方法用在蛋白质分子上去的研究道路上走到底,但因为国内科研发展的需要,沈学础在发表了两三篇论文后便回国了,和同事们白手起家建立了红外物理实验室,致力于用红外的方法研究物体的性质,同时用这些研究结果促进红外技术与应用的发展,而且他也鼓励大量留学生回国为祖国科技做贡献,他的学生陆卫回忆说,在德国留学临近尾声时,沈学础发传真和他交流,欢迎他回国,因为这是对实验室最大的支持。这拳拳的赤子之心让人动容,而现在一些留学之人却不愿回到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这些人不应该感到由衷的羞愧吗?天道酬勤,沈学础的实验室在1985年和1989年相继成为中科院开放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连续多次被评为A级实验室、模范实验室,1995年还被美国《科学》杂志列为中国11个前沿实验室之一。然而,沈学础并没有被名利冲昏了头脑,而是用“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心态继续埋头研究,他主张科学混沌,用动力和压力去进行研究,不进行功利科学研究,不受眼前功利的驱动,逃避物理学这样的“沉重”,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正是这样的品格与精神才能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多个重要科技奖项,并培养博士研究生20名,这是怎样的高度,不禁让人敬佩不已,可让我敬佩的不仅仅是他的学术成就,还有他沉迷科学的那一份坚持,在2008年底把自己在国外研究的固体光谱研究方法撰写成文投寄发表,并于一年后被一位来自美国布法罗大学的女科学家大力赞扬,国际主席当即衷心地祝贺说;“你应该为你三十年前的杰出工作被如此高度的认可而高兴!”我的感受和国际红外毫米波主席大抵相似,一个科学家最难能可贵的便是坚持二字,而沈学础不但做到了这点,而且还如此投入,使全世界科学家都为之侧目。我猜想他大抵是陶渊明的化身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然让他混沌研究,不求功利,只求心安。 沈学础经常回溧阳探亲访友,拜会高中老师,表达自己的感念之情,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作为儿子,我未能尽孝于父母双亲,我愿把这种爱化成对老师的爱,对家乡的爱,对祖国的爱。”础之情体现在他漫漫的成材路上,体现在他谆谆的教师诲上,体现在他拳拳的爱研心上,体现在……常州是沈学础的故乡,人杰地灵,山清水秀蕴育了这样一颗璀璨的明珠,让我们所有常州人都为之自豪! 拳拳爱研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db0ca8b04a1b0717fd5dd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