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粮食势在必行 我国粮食及其副食品的浪费触目惊心,仅2008年一年在规模以上餐馆的餐饮消费,就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如果加上集体食堂、个人和家庭的食物浪费以及粮食储藏运输过程中的浪费等,全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合计可以养活2.5亿至3亿人(据新华社报道).因此,节约用粮,减少浪费,是人们现实生活中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必须抓紧抓好.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虽然人们可吃的食物很多,但粮食及其副食品仍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物.离开粮食人类怕连生存都成问题,更谈不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当前,之所以拿浪费粮食不当回事,主要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扔个馒头值不了3毛5毛,还扯到人类能不能生存、社会能不能发展的高度,是小题大做;二是认为现在都现代化了,基本实现了小康,谁还在乎那点粮食;三是认为在吃粮问题上抠抠唆唆,太小气叫人看不起等.这些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诚然,买个馒头的市场价格不过5角钱,但是,当拿钱买不到馒头的时候,那就不是钱的问题,钱是不能充饥的.解放前,广大人民群众受“三座大山”压迫剥削,过着糠菜半年粮的饥寒交迫的生活,一遇到灾荒岁月,饿殍遍野,惨不忍睹.改革开放前,由于计划供应,按人定量,各家都精打细算,计划用粮,惜粮如金,哪个肯把馒头扔掉.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解决了温饱,部分地区还实现了小康,过上了幸福生活,才吃了几天饱饭,怎么就好了伤疤忘了痛,拿浪费粮食不当回事呢?现代化和小康社会也不是浪费粮食的借口.不管现代化水平多高,人们还是主要靠吃粮食及其副食品而活着,钢铁不能当饭吃,现代化的设备也不能当饭吃.君不见,现实生活中人们越来越追求自然的本色,连庄稼施用了化肥、打了农药,人们都不愿买、不愿吃.因此,假设如果将来科学技术非常发达,能科学合成出粮食替代品,人们敢不敢吃,愿不愿吃都是问题.所以,不管什么年代,人们既然要靠吃粮食及其副食品活着,就应该珍惜粮食.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珍惜粮食教育的传统.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篇课文叫《千人糕》,讲的是爷爷要请孙子吃饭,不是吃“肯德基”,也不是吃“麦当劳”(那时没有这洋吃食),而是“千人糕”,孙子听了非常高兴.等啊等,等到了那天,端上来的就是一块普通的年糕,孙子大失所望.问爷爷,这不就是一块普普通通的年糕吗?爷爷详细地给孙子讲了年糕的生产过程,说明这块糕是经过千人之手才做成的,所以叫“千人糕”.小孙子终于明白了爷爷的良苦用心,是教育他爱惜粮食.唐代诗人李坤《悯农二首》中,其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流传一千多年,连快上小学的幼儿都能背诵.当然,背下来的诗句不一定懂,懂了不一定能做到.因此,教育孩子要联系实际,学用结合,落实到行动中,把爱惜粮食的教育一代一代传下去. 浪费粮食不是小事.毛泽东曾指出,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建国初期,在国家机关中开展的“三反”运动,反浪费就是其内容之一.这次运动使广大机关干部受到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对于拒腐防变,巩固新生的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不仅解决了温饱,还达到了小康.物质生活的改善使人们的思想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有的人产生了“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思想,节约的观念,特别是节约粮食的观念淡薄了、淡漠了,甚至淡忘了.浪费粮食之风蔓延,数量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我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每个人节约一点,还是浪费一点,累计起来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因此,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强爱惜粮食的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树立“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理念,从自己做起,爱惜每一粒粮食;要加强餐馆及集体食堂粮食及其副食品的管理,既要保证供应,又要避免浪费,要提高粮食及其副食品价格,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使浪费粮食者付出昂贵的代价. 古人云“成由节俭败由奢”.节俭不仅是个人拒腐防变的关键,家庭脱贫致富的秘诀,也是国家繁荣昌盛、长治久安的保证.我们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大兴节俭之风.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作者:赵殿奎 (本文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dcd3a5ed3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