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教学实录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刘姥姥进大观园》 课堂实录 1、导入 歇后语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对事件或人物的介绍,像谜面;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的评价,像谜底。今天咱们学习的《刘姥姥进大观园》也含有一个歇后语“刘姥姥进大观园——?”请同学们根据选文补上后半部分内容。一字,一词,短语与句子皆可。 2.写歇后语 学生静读文本3分钟,思考,师1分钟后巡视,请几位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学生补写的有——眼花缭乱、一出好戏、大开眼界、丑态毕现、笑料百出、笑倒众人、一演众笑。) 师:你说说看为什么写“一出好戏”? 生:通过阅读全文和课后的预习提示,我知道刘姥姥是在凤姐和鸳鸯的精心设计下表演的一出戏,博得众人哈哈大笑,所以是“一出好戏”。 师:不仅读了选文,还看了预习提示,读得很仔细。“大开眼界”是谁写的?请说说是在选文中哪部分读到的。 生:第一段中“大”字出现好多次,刘姥姥没见过世面,来到荣华富贵的贾府大开眼界。 师:刘姥姥眼中的大观园是大金大银、大红大绿,可进入贾府大开眼界的绝不止刘姥姥,在第三回中还有谁啊?(林黛玉) (师读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内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畫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师:刘姥姥眼中的贾府和林黛玉眼中的贾府却有不一样的地方,这是为何呢?这个问题值得思考,我们先放一放。 3.聚焦“笑”字 师:你觉得这篇课文用哪个字最能概括全文?大部分同学写的和“笑”相关(板书:笑),老师统计了一下,文本中共出现27次“笑”。请同学们画出好笑的句段。 (学生读画出的句段,尝试大声读出好笑的感觉。学生读刘姥姥的片段,读出俗气、土气、傻气;学生读众人的笑,前仰后翻,情态各异。) 师:老师发现大家找的好笑的片段可以分成两类,刘姥姥的表演引人发笑,众人的笑也能让我们会心一笑。众人的笑在哪一段最集中?(第七段,学生齐读课文。) 师:老师做了调整,和原文比较,思考这样改行不行。(投影) 林黛玉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史湘云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惜春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薛姨妈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王夫人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宝玉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 生:不可以,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笑的情态就不一样。比如史湘云性格豪爽,大大咧咧,所以才会“掌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而林黛玉体弱多病,性格内敛,所以“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 师:你用了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人物性格的差异,很好! 生:我觉得“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的只能是宝玉,不会是惜春。因为宝玉是贾府嫡孙,深得贾母喜爱,而惜春是宁国府的,亲疏关系不同。 师:很好!你看出了人物之间地位的差别。 生:我认为薛姨妈“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不太合适,虽然薛姨妈是凤姐的姑妈,但是薛姨妈是客人,凤姐是主人,主客有别,王夫人就比较合乎情理。 师:有道理!你发现人物身份之间的差异,读得真仔细!一个“笑”就把众人写得形神兼备,妙哉!(板书:笑而不同)那么对开头我们留下的问题现在大家可能就有思路了,大家回去读一读林黛玉进贾府的章节,看看能不能从人物性格、地位、身份的不同,来解读林黛玉和刘姥姥眼中的贾府为何不同。除此之外,大家再想一想,不能互换人名还有没有其他理由。 生:我发现惜春是和王夫人等人一桌,宝玉和贾母等人一桌,惜春滚不了那么远(生大笑),所以宝玉滚到贾母怀里才符合实际。 生:第五段中说“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只坐在一边吃茶”,所以第七段才会有“薛姨妈笑得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第七段照应第五段,所以不能调换。 师:有理有据,很好!这段人物的描写是和第五段的座次形成照应的,所以整个场面才会显得有层次,杂而不乱。(板书:笑而不乱)群像描写其实是很难的,而《红楼梦》里还有很多精彩的群像描写,这正是《红楼梦》的一大魅力。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哪些人在第七段没有出现? 生:薛宝钗和李纨。 师:请任选一人,想象她们在场的表现,写在第七段旁。 生:我写的是李纨:“李纨嘴角微微抿了抿,看着众姐妹直摆手。”我的理由是前文第三段写李纨是个厚道人,还劝道:“你们一点好事儿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所以李纨不会笑得那么夸张。 师:学以致用,知道到前文去找,很聪明!有写薛宝钗的吗? 生:“宝钗用手绢捂着嘴,转过身,双肩微微地抖动着。”因为薛宝钗会注重自己的淑女形象,笑得很含蓄。 师:有没有写薛宝钗不笑的? 生:“宝钗一语不发,低头夹碗里的饭菜”,我认为刘姥姥和宝钗母亲的祖上连过宗,多少沾点亲,再加上宝钗恪守封建礼教,笑话一个老太太,于情于理都不合适,所以她是不会笑的。 师:说得真好!曹雪芹在这里的艺术留白,让读者想象,一起参与创作的过程中来。刘姥姥的表演引得众人笑成这样,可是真的那么好笑吗?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说说你们的看法。 生:我们感觉一家上下取笑一个乡下老太太有点不太合适,这是尊对卑、富对贫的一种嘲笑,贾府上下有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笑里有一丝酸楚。 师:嗯,读出了点味道,有补充或不同的意见吗? 生:我不太同意刚才的说法,我觉得贾府上下做得不过分,从演出前凤姐、鸳鸯和刘姥姥打招呼,到演出后凤姐、鸳鸯的道歉,加上老太太自始至终的怜老惜贫,大伙笑得是有分寸的,连刘姥姥自己都说“礼出大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师:能结合文本来谈,很好!还有其他看法吗? 生:我们觉得挺好玩的,刘姥姥粗俗,没见过世面,说的话和行为举止惹人发笑。 师:刘姥姥没见过世面,怎么会表现得如此从容,一点都不怯场? 生:我们认为刘姥姥是在凤姐和鸳鸯的设计下,故意表演的,比如前面写刘姥姥把象牙镶金筷子说成农具就是故意的,因为刘姥姥不可能没有见过筷子。再比如鼓起腮帮子装老牛也有夸张的成分。 师:在富贵之家,故意丑化自己博人一笑,是想取悦谁呢?刘姥姥为何这么做呢? 生:刘姥姥是想取悦贾母,结尾处她自己说“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贾母是贾府最有权威的人,刘姥姥心里明儿着呢,她知道老太太开心了,自己能得到好处。 师:刘姥姥得到好处了吗?有没有依据? 生:我预习的时候查过资料,刘姥姥临走时,王夫人和凤姐给了不少银子,贾府上下的小姐丫鬟也给了不少衣服和器皿。刘姥姥装疯卖傻,其实聪明着呢。 师:预习得真仔细!除了想得到好处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本文是选自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能不能联系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相关情节说一说。 生:我好像记得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因为家境贫困,到贾府寻求救济,凤姐给了一点钱,后来刘姥姥家里的瓜果蔬菜熟了,带些给他们尝尝,一来是为了继续维系着和贾府的关系,二来也是为了报恩。 师:说到报恩,其实刘姥姥第三次进大观园的时候更为明显,有没有同学说一说? 生:刘姥姥第三次来到大观园的时候,贾府已经没落,凤姐的女儿巧姐险些被家人卖掉,刘姥姥好像花了不少钱,救下了巧姐。 师:能读完《红楼梦》,真了不起!贾府上下和刘姥姥的生活形成反转,曾经救济过刘姥姥的凤姐,现在却需要刘姥姥的帮助,命运无常,让我们唏嘘感慨。通过大家的研读讨论,我们对刘姥姥进大观园有了新的认识,“笑”字里意味丰厚。(板书:笑而有味)这节课里的感悟和思量还是通过补全歇后语的方式来完成吧。 4.再写歇后语(投影:刘姥姥进大观园——?) 师:我们把新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哪位同学先来? 生:我写的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大智若愚。刘姥姥看似呆萌,实际上情商极高。她两进贾府,获得众人的喜欢,最终得到不少钱财。 生:我写的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知恩图报。刘姥姥第二次和第三次进贾府都是为了报恩,尤其是在贾府已经树倒猢狲散的时候还能伸出援手,真是难能可贵。我记得巧姐的名字还是刘姥姥取的,刘姥姥救巧姐其实是把她当成自己家人看待的,可见刘姥姥很善良。 生:我写的是刘姥姥进大观园——见证兴衰。刘姥姥三进贾府,见证了贾府由盛转衰的过程,让人感慨万千。 5.小结 师:原来是这样的刘姥姥,原来是这样的大观园,原来是这样的《红楼梦》。我们还能读出哪些意蕴?单从一节课、一篇文是看不全,说不透的。如果你愿意去读读《红楼梦》,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好,下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e191146f3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