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儿童诗教学常见误区及对策 作者:童欣瑶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6年第05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81-01 1 当前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儿童诗是一种既具有诗歌基本特征,又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文学样式,其形式多样灵活,语言浅显易懂,节奏舒缓明快。儿童诗歌对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形成语文素养具有积极意义,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加大了儿童诗的数量和比例。然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儿童诗的教学还有一些误区。 1.1 选材缺乏趣味性 优秀的儿童诗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值得每个人细细咀嚼。学者郑瑞菁曾这样描述:“诗歌像一扇彩色玻璃窗,让光照射穿过,但保留它自身的美。光隐喻知识。智慧或真理,美指诗人自己的想象力,巧妙地运用文字与声音所营造的鲜明、飞扬的想象意境。”台湾学者林敏宜说:“儿童诗锐利突出的视觉意象及新鲜新奇的文字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让他们运用新方式来观看或倾听这个世界。”然而,现在的儿童诗大多缺乏这样的想象,更谈不上儿童趣味。如《升国旗》这首诗,描述的是升旗这件事,缺少更多的可供读者回味和咀嚼的地方。这样的儿童诗很难引起儿童的共鸣,启发儿童的思考。语文教学尤其是诗歌教学应该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儿童的情操,塑造其高尚的人格,在关注目标的同时更应注重方法。 1.2 选材充斥说教 从现行的各种教材中可以发现,儿童诗选材上出现这样的现象:人物形象绝大多数都是正面的,忽略了儿童活泼好动,顽皮的个性。王富仁教授这样说:“它们的教育味太浓,它们总是使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而那时的我是绝对厌恶这种感觉的,它伤害了我的自尊心。” 北师大教材中有这样一首小诗《流动的画》:“哦,妈妈,我知道啦!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不能弄脏它!”这是一种带有禁止和命令的语气,儿童无法真正领会其中意义,只是获得一项指示。侯颖教授曾在书中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五岁大的小男孩到海边玩耍,不小心被浪花打湿了衣裳。别人问他怎么回事,他随口就说:“我看见大海了,大海请我喝酒,我喝醉了,全身都湿了。”这就是孩子眼中的世界,万物通融,有情有灵。不似这幅《流动的画》,各个事物彼此孤立,缺乏灵气。 1.3 教学模式单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e28323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