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秋季高一新生开学分班考试精选历史试卷 05(原卷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22届秋季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历史卷 05 (范围:中考范围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因此其生活方式是过着群居生活,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自然环境险恶 C.社会习俗落后 D.人口数量极少 2.“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下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所透露出来的相关历史信息是 A.原始居民的生活 B.商周的青铜文明 C.春秋战国的纷争 D.秦汉时期大一统 3.西汉初年,政论家贾谊指出,当下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小腿肿得像腰,脚趾肿得像大腿,不能屈伸自如。不及时治疗,就不可医治了,为解决上述言论针对的问题,汉武帝采取的举措是( ) A.盐铁专卖 B.北击匈奴 C.建立刺史制度 D.颁布“推恩令” 4.德国数学家康托尔说过:“历史上一个国家所算得的圆周率的精确程度,可以作为衡量这个国家当时数学发展水平的指标。”要衡量南北朝时期中国数学发展水平,要找谁的研究成果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顾恺之 D.王羲之 5.从唐代某位著名诗人的“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等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诗人的诗 A.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B.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C.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绪 D.为唐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6.“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材料反映了元朝时期 A.民族经济发展 B.疆域非常辽阔 C.国家实现统一 D.民族交融加强 7.现在我国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严格海关报关制度。早在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 )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8.下侧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清朝经济兴盛 B.江南地区开发 C.海外贸易繁荣 D.丝绸之路开辟 9.“它宣称要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但却只能以向后看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来设计封建社会农民阶级所能达到的社会蓝图,而在实践中却又退回到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中。”该评价中的“它”是指(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0.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 ) A.吴淞口战役 B.火烧圆明园 C.黄海海战 D.大沽口之战 11.“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共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一役。”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是指( ) A.驱除跶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2.习近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讲话中的“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指(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13.黄埔军校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创立的著名军校,为国共双方培养了大量军政人才,其中代表有“黄埔三杰之首”的蒋先云(新田县大坪塘人)。那么黄埔军校的校址位于 A.上海 B.广州 C.南京 D.北京 14.下面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图片资料。由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很可能是 A.正面战场抗战 B.敌后战场抗战 C.八路军与民兵抗战 D.全民族抗战 15.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C.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1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 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 118 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17.宁江机床厂是四川首批国有企业改革的试点企业。1979年,该企业在《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如图),这一尝试反映了当时改革 A.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B.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C.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D.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8.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上,海军方阵穿着统一的白色海军服,步调一致、口号嘹亮地通过检阅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A.东海舰队 B.南海舰队 C.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19.考古学家在今天阿富汗北部的阿伊·卡努姆地区发现了一座城市遗址,其中有希腊式的露天剧场、市政厅和个图书馆。对该城市建设者最合理的推测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20.阿拉伯人对中国的丝绸、瓷器、长城赞叹不已,对中国的语言文字、科学技术、音乐绘画无太多涉及,尤其对宗教和雕塑文化充满鄙夷。这反映出阿拉伯人( ) A.缺乏社会主流思想 B.对中国文明的认识存在局限性 C.无视中国精神文化 D.只对物质交流感兴趣 21.“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要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材料体现的是哪一历史史实( ) A.启蒙运动 B.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 D.《人权宣言》 22.汤恩比说:“顺利地在旧瓶子里装进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子爆炸……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他评价的是( ) A.法国大革命,法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 B.独立战争后,美国确立了联邦制 C.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 23.《新全球史》中写道:“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农奴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其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材料反映下列那一事件( ) 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十月革命 D.苏联模式 24.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不会成功……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种教益。为此,印度人民永远牢记着他。”文中的“他”是 A.玻利瓦尔 B.扎格鲁尔 C.甘地 D.卡德纳斯 2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此材料意在说明两次世界大战( ) A.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B.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C.使欧洲失去国际影响力 D.促进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两次会议都由大国操纵,前者是英法美,后者是美英日;都是一战后的分赃会议,前者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新秩序,后者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前者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后者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材料二 英法尽管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其经济、军事实力受到了削弱。这种情况使得英法两国不敢同法西斯侵略扩张针锋相对,而是试图以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足侵略者的部分贪欲来求得安宁。 材料三 二战之后,美苏由战前联合到战后分裂……。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处于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冷战。 (1)材料一中由英法美操纵的是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签订了什么条约?(2分) (2)材料一中由美英日操纵的会议签订的损害中国利益的条约是什么?两次会议后,世界形成了什么格局?(2分) (1)材料一、二表现了两位民族英雄的历史功绩分别是什么?(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英国侵略者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哪一侵华战争?(3)根据材料二举出英法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求得安宁的事件。该事件的影响是什么?(4分) (4)根据材料三,说出冷战开始的标志和结束的标志。(4分) 27.(20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塵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明•戚继光《韬钤深处》 材料二: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明•郑成功《复台》 材料三:林则徐派人在海滩上,挖好两个大池,池前有涵洞,池后通水沟。销烟时引水入池,先把鸦片切碎倒入大池,撒上食盐,再抛入生石灰,池水顿时沸腾,浓烟翻滚。销烟工人用锄头、木耙来回翻搅,直到鸦片完全化掉。等海水退潮时,打开涵洞,废渣随潮水流入大海。销烟持续了20多天,每天都有很多群众围观,拍手称快。一些前往观看的外国人,也赞叹林则徐的非凡气魄。 材料四: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杨昌浚 材料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帝为牺牲的一位爱国将领写的挽联 (4分) (3)材料四诗歌中歌颂的收复新疆的“大将”是谁?乾隆帝在新疆设立了什么机构管理新疆的?(4分) (4)材料五中的“公”指的是谁?他是在哪场战役中牺牲的?(4分) (5)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上述历史人物的身上学习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至少写出两点)。(4分) 28.(18分)自古以来,“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唐代诗歌在中国古代、一枝独秀……科举制度在唐朝走向完备,在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要标准的进士科备受国人青睐,这对唐诗的繁荣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郭桂花《科举与唐诗的繁荣》 材料三 宋朝读书风气很浓,人们希望用勤苦来获得学问,再以学问来打通权力之门。 ——萧子文《简读宋朝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制度名称。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唐诗繁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科举制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唐太宗、武则天各有何贡献?(4分) (3)据材料三,指出为方便宋朝读书人“打通权利之门”,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措施反映了宋朝实行什么样的国策?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科举制度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6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088519825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aa.html